当前位置: 主页 > 郴州 > 正文

关于松隆子梦的点滴究竟什么原因?

2023-02-03 07:45来源:互联网 点击:

  1937年的淞沪会战已激战70余日。10月26日,上海大场镇失守,战局急转直下。为避免被日军围歼,中国守军开始撤退,唯有一营

  这是一支仅有452人组成的孤军,大部分还是新兵。从军事上看,他们面对的几乎是一场必败之战,没有后援,以少敌多。

  他们更像是为了政治意义而准备好的牺牲品——国际联盟即将开会之际,蒋政府企图借由他们的固守抵抗,寻求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

  抱着“此地即是我们埋骨之处”的决心,众将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仓库的天然优势,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之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日军的冲锋。他们的奋战也引起了苏州河对岸市民的关注,不仅为他们摇旗呐喊,还秘密为其筹集物资。

  尽管这支部队最终还是被要求停止作战,退入租界,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成为抗战史上的“八百壮士”(团长谢晋元当时为迷惑敌军,对外称部队人数为“八百”)。《八佰》便由此而生,更折射出千千万万曾经奋勇抗战的中国英烈的不屈与韧力。

  那一个个鲜活的人是最重要的。而他们所置身的复杂历史,又恰恰是帮助我们真正了解他们的立足之基础。

  *今天与你分享,复旦大学历史系青年副研究员商兆琦所讲述的有关“全面抗战”的内容,通过梳理战争的来龙去脉,回顾那段真实而惨烈的历史。

  “七七事变”爆发后,宋哲元的第29军与天津军有零星交火,但是双方是一边打一边谈。蒋介石担心谈判没有底气,被日本人欺负,所以从7月9日开始,就调兵遣将北上增援。

  日本这边以武藤章为代表的扩大派,逐步压倒了石原莞尔的不扩大派的意见。关东军和日本驻朝鲜军的一个师团和两个旅团陆续增援到了华北,占领了北平周边的战略要点。天津军的兵力,一下子从5000多人扩充到了2万多人。

  日本是军事强国,日军也掌握了现代军事技术。日军不仅有飞机、大炮、坦克、卡车和通讯器材,还有雄厚的军工产业,还有优秀的作战指挥体系。而与日本相比,当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军阀长期混战,经济落后,没有成规模的军工产业。重武器,坦克,大炮,飞机奇缺,士兵素质也不高。所以整个中国军队,不管是装备、指挥、训练还是后勤,都落后日本一大截。

  除此之外,驻守平津地区还都是“杂牌军”,战斗力跟蒋介石的中央军不能比,跟日军更是力量悬殊。他们虽然对日军的进攻殊死抵抗,但最终还是失败。7月30日,日军占领北平和天津。

  在当时日本政府中,“对中一击论”占据优势。“对中一击论”是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日本集中优势兵力,三个月内就能击垮中国军队。中国政府屈服之后,就会任日本宰割,满足日本的种种侵略要求。这样一来,日本能获得华北五省的资源,能壮大“伪满洲国”,就能更好的继续准备对苏联的战争。

  其实日本也知道,斯大林从1936年开始肃反,他觉得有人要抢权,所以把红军中70%的军长,60%的师长和45%的旅长,统统枪决。经过肃反,红军的指挥系统近乎瘫痪,所以根本不会介入中日之间的战争,现在正是侵略中国的好机会。

  这种“对中一击论”,是日本军部的如意算盘,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抗日力量。淞沪会战就打破了“对中一击论”的迷梦。

  这批日本侨民在8月上旬就聚集到了上海,有2.6万人。为了保护这些侨民,日军增强了上海租界内的海军陆战队的兵力。日军增兵引发了中国军队的反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紧张程度。

  所以,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对日本是痛恨不已。到了8月9日,发生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和士兵强行越过虹桥机场警戒线后,被中国守军击毙的事件。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或上海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国和日本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是指吴淞江(发源于太湖,汇入黄浦江,后汇入长江,再注入黄海。在中国上海市区内河段,吴淞江习称为苏州河,简称“淞”),“沪”是上海的简称。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自8月13日开打,一直到11月11日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历时三个月。

  日军一开始派了两个师团,加上上海的海军陆战队,认为很快就能解决中国军队。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蒋介石竟然会全力以赴,拿出了最精锐的中央军14、15个师来阻击日军。这其中包括国军精锐德械师,也就是装备了德制武器,由德国军事顾问团训练部队。这是当时中国唯一能够称得上是近代化的军队,但也只是轻装步兵师,而且数量有限。

  在中国军队的抵抗下,日军发现兵力不支,赶紧又派出3个半师团进行增援,海陆空协同作战,对中国军队的阵地狂轰滥炸,反复冲击。中国军队依托着碉堡工事、战壕和纵横交错的河网,在现在上海的宝山区,杨浦区层层阻击日军的正面进攻,重创日军。

  但是到了11月上旬,日本又派了3个半师团的兵力,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包抄上海守军。同时还有一个师团溯长江而上,在常熟附近登陆想要截断上海守军的退路。日军从三个方面包抄中国守军,为了不掉入日军的包围圈。中国军队全面后撤。上海一带的防线瓦解,上海失守,通往南京的道路也暴露无遗。

  根据日方的统计,日军战死9115人,负伤31257人。中国军队投入70个师,约70万人兵力,死伤更为惨重。很多国军将士,顽强抵抗,真正做到了与阵地共存亡。

  蒋介石苦心经营的嫡系中央军精锐部队伤亡殆尽,但是也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另外,淞沪会战发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

  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成功引发了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同时,日本叫嚣着“三个月解决中国”,一下就能打垮中国的迷梦,也宣告破灭。日本在侵华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虽然中日军队在上海,在华北激烈交火,但是在日本政府高层,一直有想要尽快诱降中国,结束战争的打算。

  陆军认为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因为不管是从意识形态上来讲,还是从力量上来讲,苏联对日本的威胁最大。日本想要速战速决,三个月内解决战斗,然后腾出手来对付苏联。但是淞沪会战证明,这场战争只会越打越大,战线越拉越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想尽快解决中国问题。

  蒋介石在1936年,刚刚制定用3年时间,整训60个德械师的计划。结果这个计划才刚起步,就爆发了七七事变。

  他之所以在上海投入最精锐的部队,不惜代价,全力抗击日本,为的是博取欧美列强的同情和支持。淞沪会战的确获得了欧美列强的同情,但仅仅是同情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另外,苏联的动向也不容忽视。日本陆军把苏联视为头号假想敌,苏联无疑也把日本视为远东第一对手。

  日本在满洲所做的种种战争准备,苏联也是心知肚明。在抗战初期,英美等国对于中国只有口头上的同情而已,唯一给中国实际援助的是苏联。不过,你要说苏联多么有国际道义,多么同情中国,多么支持中国,还谈不上。只是因为,苏联觉得与日本发生冲突是迟早的事,中国正在帮自己对付日本,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苏联在1937年8月主动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还向中国派来了志愿飞行员,因为不能直接派兵,所以只能派志愿军。还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2.5亿美元低息贷款。到1939年年底,苏联已提供了900多架飞机,派遣了大约两千名飞行员和五百名军事顾问。

  日本政府和军部高层的一些人,比如说石原莞尔,不管是搞“九一八事变”,还是搞“华北事变”,一方面是侵略中国,另一方面是想把中国变成对抗苏联的战略和资源基地。

  结果,七七事变发生之后,日本把中国推向了苏联一侧,中国逐步变成了苏联的盟友。石原莞尔还担心,中国内地战事长期化,兵力吃紧,苏联这个时候要对日开战的话可怎么办。这是日本高层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却是蒋介石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中国利用辽阔的领土进行抵抗,把日本拖入战争的泥潭,妨碍了扩充对苏联的战备。所以他在7月中旬,一方面同意派兵,另一方面又提议首相近卫文麿和外相广田弘毅直飞南京,去找蒋介石谈判。

  对于石原莞尔的这个提案,近卫文麿表示愿意去,但广田弘毅态度消极。而且,日本高层担心万一真去了南京,会激怒陆军,再次引发“二二六兵变”那样大规模的军事政变,所以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到了后来,近卫文麿一看自己没法去,就准备派个特使去南京谈判。这人是谁呢?是宫崎滔天的儿子宫崎龙介。

  因为宫崎滔天支持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所以近卫文麿觉得,派宫崎滔天的儿子去南京的话,应该比较容易谈判成功。收到日本的提议后,南京方面也回话说,欢迎他来,会派人专程去上海迎接。

  但是尽管宫崎龙介隐姓埋名已经偷偷在神户上船了,在开船前那一刻,还是被陆军宪兵给逮住了。陆军中的扩大派,根本不愿意和谈。

  这时的诱降,是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秘密实施的。不过,随着日军在战场上取得优势,日本不断提高谈判条件。到了最后,日本甚至提出来,中国军队要限期无条件投降;要派遣使节到日本求和;要承认伪满洲国;要内蒙古独立;还要在华北设立傀儡政权;还要有赔款等诸多苛刻的条件。如果答应了这些条件,那么整个中国都会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对于这些苛刻的条件,蒋介石当然不会答应,只是说你们的条件太宽泛了,能不能具体一点。其实日本也没期望蒋介石会答应,能答应当然最好,不答应也是意料之中。蒋介石呢也只是在周旋和拖延时间。

  所以到了1938年1月15日,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就说,蒋介石这是在拖延时间,没有必要继续谈下去了。当天,近卫内阁发表声明,日本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今后不跟蒋介石政权打交道了。

  这也是很奇妙的声明。因为一般来说,战争是政治和外交活动的延续,战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后手段。因为政治上有纠纷,外交上谈不拢,所以使用武力让对手屈服,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战争。

  另一方面,近卫文麿也是想在中国再树立一个傀儡政权,来取代国民政府。然后通过和这个傀儡政权的磋商,来结束战争。近卫声明发表之后,陶德曼的调停宣告失败。中日双方各自召回大使,宣布断交。

  在淞沪会战进行同时,华北地区的日军,在攻占平津之后,沿铁路线继续向河北,山西和山东进军。日本在华北投入的兵力包括8个师团,约37万人。

  但华北地区的中国军队,大部分都是地方杂牌军。这些杂牌军的战斗力,不能跟淞沪会战中的国军主力相比。他们跟日军一接触,马上就会溃败。所以,日本在华北地区的作战进展顺利,相继占领了保定、石家庄和太原。

  比如说,1937年9月25日,中共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的辎重部队,消灭日军1000余人。又比如1938年3月至4月间的“台儿庄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振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台儿庄大捷”之后,又相继爆发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广州作战。中国军队节节抵抗,虽然徐州、武汉、广州相继失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消耗掉了日军的兵力。

  *台儿庄战役为1938年3月至4月中旬国军在山东省南边台儿庄与意图由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的日军进行的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到武汉会战结束,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15个月。在这15个月里,中国以空间换时间,成功拖住了日军。日军深陷战争泥潭,再也无法自拔。

  日军虽然占领了中国沿海大部分城市与交通要点,但是只控制了点和线。日军竭尽全力,也发现根本不可能短期内打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军队也有重大伤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战胜日本,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是如何对外扩张的,又是如何自我毁灭的?日本的对外扩张和自我毁灭,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大就越危险,越接近破裂。梁文道在节目推荐语中说到:“如果你想了解日本的近现代史,如果你想了解,日本侵华战争背后种种深沉的历史原因,这是唯一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