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常德 > 正文

恋爱天使安琪莉可动漫具体情况是什么?

2023-03-23 14:02来源:互联网 点击:

  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

  第三方测评还能信吗?在“买前看测评”已成消费习惯的当下,谁来“测评”野蛮生长的第三方测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测评结果发布推广后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近年来,第三方测评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22年11月14日,主流互联网平台中带有“测评”标签的账号总量共有15117个。按测评账号粉丝量计,粉丝量大于1万的共有7308个,占比为48.3%。

  根据中消协报告,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无非是对商家自己的宣传信不过,对刷屏的好评更信不过。相比之下,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测评更有参考价值,更能保障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此外,借助网络平台录制或直播的测评视频,不仅提供了相当宝贵的消费测评意见,在形式上也更加直观亲民,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

  第三方测评的公共性特点也填补了官方测评资源的不足。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现在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多有关商品的质量、使用感等方面的最新信息,比如哪个耳机音质更好、哪个品牌奶茶更好喝,商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官方的权威机构往往只会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的评测,消费者的需求无法满足,同时申请官方检测资质门槛较高,因此出现了大量对消费者有很大影响的第三方测评。

  作为一种信用中介,第三方测评本该是消费者的一道护身符,但打脸的是,第三方测评也禁不住测评。“以商养测”、虚假宣传以及缺乏测评标准等问题正逐一浮出水面。不少博主披着测评的马甲、实际扮演带货的角色。此次报告就提到,有博主测评化妆品说是“适合所有肤质”,还有的声称“效果最快、最猛”。

  中消协报告显示,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测评标准有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中消协消费监督部主任张德志介绍,第三方测评是独立于国家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经营者和消费者之外的民商事行为,具有非官方性特征。第三方测评的结果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客观公正科学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反之,则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客观、不公正以及不科学的结果还会损害经营者商业信誉,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对此,中消协指出,应加强对平台内的测评账号建立作品审核、信用投诉、宣传带货管理以及账号粉丝管理等多重监管机制,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建立“健康账号管理体系”,为测评账号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管理指标。

  中消协《报告》显示,整个第三方测评市场处于发展前期阶段,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具备法人背景的账号仅占比23.4%。

  第三方测评,顾名思义,即与交易双方无利益牵系,往往具备非盈利性质,代表着独立、公正、科学和专业的评测机构。然而,目前实际情况是,第三方测评没有国家法定检测资质,更像是一个自媒体的垂直领域,张三、李四架起手机来,都可以搞所谓的“测评”,这就导致第三方测评行业鱼龙混杂。有的可能已经达到相当的专业程度,配备了专业人员和专业仪器;有的可能是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南郭先生”在操作,拿一把测温枪,摆一台光学显微镜,就自己拿出一套标准来搞所谓“测评”,把第三方测评当成了脱口秀。

  第三方测评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更是有触犯法律红线的可能,行业的相关监管亟待完善。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如果经营者通过虚假测评方式进行宣传或在测评活动中故意抹黑其他产品,则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测评实为广告,但没有标明广告,内容中存在虚假宣传,则均属于违规行为。”

  针对上述情况,中消协建议,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形成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网购兴盛繁荣,第三方测评水涨船高。面对逛不完的网店、看不尽的商品,第三方测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有助于化解消费者“选择的烦恼”。

  但在深受用户偏爱的同时,问题测评带来的杀伤力更不容忽视。第三方测评始终面临商业模式的尴尬。博主们指点商品,臧否优劣,但是测评本身如何盈利呢?就像这次中消协所提示的,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既要做黑脸包公、又要给甲方带货,本身就存在严重的伦理冲突,也当然难以保证测评的公正性。

  第三方测评是基于互联网传播革命的产物,有其草根、亲民的属性,不应一棍子打死。关键是指导这个行业走向规范化、阳光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要协同发力。首先,应通过行业自律、平台监管,设置必要的准入门槛,让测评自媒体号在平台上“亮证测评”,要求公开展示测评号取得的资格证、资质证书,挤压“南郭先生”的生存空间,强化对问题账号的审核。其次,推动“第三方测评”主动披露利益冲突。测评就是测评,广告就要公示,如果借着测评搞广告代言,就要承担基于广告法的法律责任,做到权责利的平衡。

  客观真实是第三方测评的第一生命,专业独立是第三方测评的立身之本。不让第三方测评野蛮生长,守住真实、公正这一测评生命线,既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消费参考,也能倒逼商家提高产品质量——这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