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常德 > 正文

关于非常静距离郑元畅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2023-03-22 09:42来源:互联网 点击:

  2023年以来,退休人员翘首以盼的养老金第19次上涨,终于在阳春三月敲定了,消息来源于财政部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明确说到: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这是最权威、最直接的好消息,我们退休人员可以安心了。按养老金调整惯例,下一步静等人社部发布调整通知了,就知道养老金整体上涨幅度,以此可以测算出自己养老金上涨的上限。

  目前人均养老金3200元左右,低于3200元大多数是企退人员,其中养老金不凡有一二千元的,而养老金6500元以上的大多数是事退人员。很显然,养老金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养老金高的花不完,养老金低的不够花。

  那么,有退休人员心中有疑问,养老金上涨本是好事,但遗憾的是高者越高、低者越低,感觉不合理。因为工龄长、缴费标准高以及贡献大,已经在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上体现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不应该在养老金调整上重复体现激励性。为了公平公正,养老金调整应该“提低限高”,低于3200元涨6%,6500元以上停涨,可行吗?

  不过,养老金调整历年都是从定额、挂钩、倾斜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从来就没有过养老金“提低限高”做法,同时我也查询一下人社部官网,也没有发现养老金低于一定标准多涨、高于一定标准少涨或不涨的相关通知,说明养老金“提低限高”没有事实依据,属于部分退休人员一厢情愿罢了。

  通过研究历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发现,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是做加法,有利于“提低”让养老金低的退休人员多涨钱,而挂钩调整是做乘法,有利于“提高”让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多涨钱。很显然,“提低”体现公平公正,而“提高”体现激励性,此消彼长。但是直接采用低的多涨、高的不涨的调整方式,是不太现实的,有三个矛盾很难处理。

  在职人员心里很清楚,虽然养老金连续18年连涨,让我们退休人员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养老金调整比例一直在下降,2022年已达到历史最低点。所以说,在职人员都有一个共识,靠养老金上涨提高待遇,将越来越难,而在职时多缴、长缴是提高待遇的根本途径。

  如果养老金低于3200元涨6%,6500元以上停涨,会打击在职人员多缴、长缴的积极性,长期以往,不利于社保基金积累,也不利于以收抵支的模式健康运行。

  经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养老金低于3200元的退休人员人数占比超半,养老金3200元至6500元的人数居中,而养老金6500元以上的人数最少。如果养老金低于3200元涨6%,相当于在去年上涨的基础上提高了2%,加上养老金3200元至6500元的退休人员上涨金额,长期以往,会耗尽养老金“库存”。另外还考虑到2022年人口首次负增长,而退休人口增长开始进入“狂飙”状态,所以说,养老金支付面临空前压力。

  养老保险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想想看,如果你缴费年限长、养老金高,反而被“提低限高”,涨钱还不如年限短、养老金低的退休人员高,甚至停涨,相当于否定在职时贡献。对此你肯定不会答应,肯定会说凭什么让我损失一笔钱,我工作年限长,缴费标准高,贡献大,理所当然多涨养老金。

  所以说,养老金6500元以上的停涨,肯定是不公平的,会引起养老金6500元以上的退休人员不满,会引发社会新矛盾。

  综上所述:2023年养老金低于3200元涨6%,6500元以上停涨,不可行。但是各省可以在调整方案上有所侧重,建议在定额调整和倾斜调整上多做加法,在挂钩调整上少做乘法,在不违背激励性原则下,尽量缩小养老金调整差距。

  对此,你怎么看待养老金调整和调整差距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点赞、转发、关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养老金调整的最新消息。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