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娄底 > 正文

有关血(xiě)流(liú)如(rú)注(zhù)可以这样理解吗?

2024-08-09 07:18来源:互联网 点击: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很早就参加革命,劳苦功高,曾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建国后,他出任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也算是功成名就,位高权重了。但他却心怀不满,依仗老资格,自我标榜,瞧不起资历较浅的省委干部,处处与省委唱反调,由此造成恶劣影响。更荒唐的是,他竟然给中央写信,要求当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

  由此,此人也算是创造了一个记录:没贪污受贿,也没违法犯罪,却被一撸到底,由革命功臣、副省级干部变成了一个普通群众,闲云野鹤。

  ——湖北红安县人,1906年出生,他的家乡七里坪镇,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受当地轰轰烈烈闹革命的热潮影响,戴季英很早就参加革命,20岁入团,21岁入党,参加黄麻暴动,并出任总指挥部成员兼七里区农民义勇队总指挥,是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鄂豫皖根据地开创初期,戴季英就代理黄安县委书记,主持县委工作,同时也是第七军的实际领导人。鄂豫皖省委成立时,戴季英任省委委员,随后又出任红25军74师政委。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他出任重建的红25军政委,与军长徐海东搭档。同时,戴季英还兼任74师政委和鄂东北游击总司令。25军长征后,戴季英改任军政治部主任,随军长征,后又任军参谋长,鄂豫陕省委委员,鄂陕特委书记,陕甘晋省委常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局长。

  抗战时期,戴季英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副司令,与高敬亭搭档。高被错杀后,戴季英任四支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夏,他与王树声一起,受组织委派赴河南,出任河南区党委书记,河南军区政委,中原局委员,中原军区副政委兼中原军区第一纵队政委,参加了中原突围。后又参与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担任鄂西北军区政委。

  建国后,戴季英任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是位副省部级领导干部。当时,开封是河南省省会,戴季英出任这个职务,也不算小了。毕竟,能在血雨腥风的残酷斗争中幸存下来,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是既幸运又幸福的,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对比在战争中牺牲的无数个先烈,活下来的人应该倍加珍惜。但戴季英却不这么想,他感到忿忿不平,曾经的老乡、同事甚至是下属,如今官都比他大,不少人都在军队中身居高位,担任要职,而自己只是一个市委书记。更让他不服气的是,当时的河南省委主要领导人张玺、吴芝圃、刘杰等人,无论是党龄、资历、战功、威望还是贡献,都远逊色于自己。

  于是,戴季英不服从省委的领导,经常发牢骚,与省委对着干,发表与省委意见相左的言论,倚老卖老,在省委常委会上,公开指责省委领导是左派。对于省委所贯彻的中央开展的“反官僚、反贪污、反浪费”三反运动,戴季英公开表示异议,由此导致他与省委的矛盾骤然尖锐起来。这还不算,1952年初,戴季英竟然直接给中央、毛主席写信,请求重新评估自己在历史上的贡献,要求当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他认为,已经在8年前(1944年)就已经是河南区党委书记了,如今的职务与历史功绩是不对等的。

  平心而论,戴季英的想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那是在解放之初,人心、官场都很朴素的年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宗旨,不论什么干部,都是人民公仆。恰巧,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期间,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的生活条件很低,而腐败现象开始滋生,部分干部产生了享乐的思想,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令全国都极度震惊,“

  可以说,戴季英的信写得真不是时候!简直就是往枪口上撞。这也难怪毛主席在看完他的信后,勃然大怒,怒斥戴季英已经不可救药了,随后在信上批示:

  像戴季英这样的人,不配当共产党员。共产党也不需要戴季英这样的干部。这种人,应该开除党籍,永不启用。

  》。就《决定》的内容来看,戴季英的错误很严重,无组织、纪律,个人本位主义严重,不判他刑,就算是照顾了。

  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实际上,他一直居住在河南当地,据说是隐居在省委家属院里,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1984年,中央恢复了戴季英的党籍,并给予他省部级干部退休待遇。直到1997年戴季英在郑州病逝,享年92岁。

  那么,戴季英仅仅是写了一封“要官”的信而已,怎么会对他处罚那么严厉呢?毛主席又为何会发那么大的火呢?

  其实,这其中还一个因素,那就是戴季英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历史问题。诚然,他是一位资深的老革命家,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建设、红25军的发展壮大、中原军区的建立都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在红军时期,戴季英就是军政委了,同时还担任过多个要职,劳苦功高。但同时,他也犯过不少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比如当年红25军的肃反运动,他就举着“肃反”大旗,杀过许多红军高级干部。在陕北,他将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高岗逮捕,严刑拷打,逼迫刘志丹承认自己是改组派,还差点将刘志丹活埋,由此激起了“赤安事变”,陕北根据地也遭受严重破坏。再如高敬亭被错杀事件,戴季英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因为他当时是新四军四支队副司令员,与高敬亭不和。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戴季英在革命时期所做的贡献,不应该被忘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况且那时候戴季英年轻气盛,组织制度又不健全,犯错误也在所难免。但是,戴季英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红军时期的肃反运动,他认为那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手段,他也是遵照上级的命令搞肃反,自身没错。

  80年代,军委组织有关人员编写红25军军史,因戴季英曾是红25军的主要领导人,所以编写组前往郑州拜访戴季英,请他对初稿提点意见。谁知,戴季英依然是拿自己当领导看待,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他看过初稿后笑着说:“凭你们的水平,能写成这样也算是不错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