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2月1日电 (记者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月1日消息,随着北半球白昼继续延长,气温开始回升,二月星空更加晶莹剔透,银河迎来观赏季。新春尾声,五万年一遇的彗星达到最大亮度,2023年度“最小满月”将在元宵报到。
据专家介绍,2月的前半夜是冬季星空,之后,春季星空的路标狮子座将如期而至。天亮时分,东南方地平线将出现天蝎座“调色盘”,银心随之升起。这是每年拍摄银河最美姿态的绝佳时机,有机会拍到冬季银河与春季银河同框的美妙画面。
备受关注的“天外来客” C/2022 E3彗星于2月1日经过近地点,并达到最大亮度。值得关注的是,从2月9日起,彗星将出现在观测窗口。11日晚,该彗星将“亲密接近”火星,出现彗星“撞”火星的视觉效果。
本月最值得期待的就是2023年度“最小满月”的登场。一年之中,最大和最小的满月视直径相差约14%,亮度也有所不同。今年,“最大满月”将出现在8月底,“最小满月”则将在元宵佳节“报到”。
根据天文测算,癸卯兔年元宵节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出现在2月6日2时29分。通常来说,月圆的前后一两天,肉眼观赏没有太大差别。对于公众来说,不妨正月十五与家人团聚时,共赏一轮皎洁而特别的“迷你”月。
除了C位的月亮,群星同样耀目精彩。15日,金星和海王星将“亲密接触”,这是继2022年4月两者极近之后的又一次近距离接触。
22日傍晚,星空还将出现一场“星月神话”。届时,金星与月亮相距2°左右,木星在距离它们8°的地方摇曳,三颗明亮的天体在夜空中共同演绎“星空私语”。(完)
开工首日,年味尚未完全消散,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的中集物联研发试验基地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1月28日,新疆交通建设2023年度第一次推进会召开。与乌尉高速穿越天山不同,正在施工的那(那拉提)巴(巴仑台)高速则呈东西走向,“伴行”天山。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培育的“克隆奶牛”在宁夏灵武出生,实现了千里之外的超级奶牛在异地“重生”。
重达23.5吨的越野底盘运输系统来自江苏徐州,灵活的“外骨骼机器人”来自上海,电磁脉冲枪等一大批特效道具来自深圳及周边……正在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向世界展示了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的中国“制造”与“智造”。
冰岛的一家地热发电厂。冰岛近90%的供暖来自地热发电厂的热水,只有少数独立建筑仍使用燃油锅炉。
美国耶鲁大学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首台芯片级掺钛蓝宝石激光器,这项突破的应用范围涵盖从原子钟到量子计算和光谱传感器。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零碳乡村数字化能源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源网荷储”配电网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正式接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智能化供电服务指挥系统。
当下我国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换言之,现在我国的充电桩数量充足,但问题是新能源车主“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
黑河市郊红河谷寒区试车场,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一辆辆待试新车贴着黑白相间的伪装车衣,正在冰湖上疾驰,车轮卷起阵阵雪雾。
安阳将进一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在绿色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描绘出天蓝、地绿、水清的新画卷。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月25日,大年初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测月雷达科研团队副研究员卢伟收到了“开工”通知。
通过对扰动信号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无线电信号在穿越临日空间时,该区域的电子总含量发生了上千个TECU(总电子数单位,1TECU=1016个电子/平方米)的变化。在火星投影点附近更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观测到因CME与冕流相互作用引起的冕流波。
“揭榜挂帅”打破了“线性”科技项目管理程序,用市场化思维实现了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用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2023年首次水星大距即将上演。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月30日天宇上演水星西大距,我国感兴趣的公众届时有望在晨曦中寻觅到水星的身影。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德国科学家已创造出迄今最短的电子短脉冲,其持续时间仅为53阿秒,速度之快足以让显微镜捕捉到电子在原子间跳跃的图像。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稳定的量子光源,并实现量子力学纠缠,也就是两个量子光源可远距离地立刻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