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娄底 > 正文

有关赵宝峰教程怎么上了热搜?

2023-01-28 15:27来源:互联网 点击:

  近来有关如何刺激国内居民拿钱出来消费以提振经济的话题成为了热点。毕竟,三年严格的非正常管控之后,社会经济亟需恢复,而仅靠投资是万难持久的,只有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才是促使经济稳定繁荣的保证。应该说,专家学者们的这点共识是对的,提振经济的第一要务必须应当是促消费而非促投资。投资来自政府,总有尽头,且没有持续性,而消费来源于14亿国人,是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问题是国人似乎都不太敢消费了,大家宁愿把钱存起来数数字。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存款总额从2021年末的103.3万亿元上升至现今年末的120.3万亿元,增幅高达17.4%,明显高于经济正常时期的水平。于是乎,专家学者们急了,病急就乱投医,各种胡乱建议开始层出不穷。什么拿出三分之一积蓄去买房啊,发钱刺激消费啊,等等不一而足。

  要我说啊,这些建议纯属扯淡,对于真正建立长久稳定的国内消费水平毫无帮助。我们至少从十多年前就开始喊要促消费,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看齐,但是为什么一直没有成效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好歹也算一个经济不差的国家吧?为什么唯独在居民储蓄率这个数据上,会显着的异常于其它发达国家呢?根源在哪里?

  其实也不用去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消费能力,我们只需要在近40年的纵向维度上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我国人并非天生爱存钱,当年我们的父辈消费能力和意愿其实是远大于今天的我们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国企子弟,父母都是当年的国企职工。在80-90年代那个父母曾经还年轻,企业还在的日子里,农村情况且不论,至少在城镇居民、企业职工这个范围内,大家的消费热情是十分高涨的。

  我的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小时候,大家那股消费攀比的劲头实在太大了,国企里追逐流行的风潮十分劲爆。谁家买了一台大彩电,很快就会掀起购买彩电的热潮,大伙纷纷跟进。那些年,电子表、彩电、冰箱、DVD、游戏机等等都是这样,以极其迅猛的姿态进入了国企职工的家庭——要知道,那个年代,这些东西可都不便宜。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阵子,我父母所在工厂的职工平均月工资水平不超过100元。而当时一台彩电价值都在2000元以上,冰箱也是普遍在1500-2000元以上的价格,每一件都相当于父母两人大半年不吃不喝的所有工资!而厂里的职工们当年基本都没有其它收入来源,完全靠工资生活,却所有人都毫不犹豫的接二连三买进这些大件,我家就是三年内连续买下了冰箱和彩电——可想而知,父母当年几乎是没有存款的。工厂里其它工人也大抵如此,大家有钱后的第一选择都是去买买买而不是存钱。

  看国家发布的数据也能印证这个印象。比如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820亿元,而当年的国民总收入是9153亿元,全国年居民消费金额占到了国民年总收入的约63.5%。接下来的1988年,情况也差不多,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40亿元,而当年的国民总收入是11533亿元,全国年居民消费金额占到了国民年总收入的约64.5%。即那个国企最后的荣光时代里,居民一直是将收入的六成以上拿出来消费的(城镇职工的消费比例更高,应在八成以上)。

  而进入新世纪,以最近的20年和21年为例,2020年国民总收入1005451.3亿元,而当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约38.9%。2021年这个比重数据也差不多,是38.8%。与之前比较,可见30多年间,居民消费意愿(注意,是意愿而不是能力,毕竟钱还是有的)下降了接近30%!

  肯定有不少专家会简单的说这都是疫情的锅。其实线年,这个比重也不过是约41.6%,可见这些年居民消费意愿是一直在缓慢下降的,疫情使下降幅度稍微加大了点,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多朋友都已经提过了,那就是社会保障跟不上了!我们的父母辈为什么勇于消费,敢于消费,不留隔夜粮呢?因为当年国企的体系设计给了他们这份胆量!当年工人工资是不高,但是看病有免费的职工医院,再大的病也不花钱;退休由企业支付养老金;住房无需操心,都是企业分的房子,每个月象征性交点房租意思下;吃饭都在职工食堂,三餐全管,月月发饭票;小孩子也不用家长考虑什么养育成本,毕竟,国企从托儿所、幼儿园直到职工子弟小学、中学一条龙全给你准备好了,费用那是相当的低廉(我就在厂职工子弟学校一直读到了初中毕业),家长们毫无压力。而教育质量还有保证,毕竟不少优秀师范学生也愿意进入国企体系,终身无忧啊!所以当年我们那个规模很小的职工子弟初中(一届大约40-50人左右),每届中考也能有四、五个人上线全地区最好的高中录取线(整个地区六七个县市它一年也就总共录取300多人)。

  至于其它细微福利也是不胜枚举。当年国企的子弟们应该都清楚,夏天有免费的冷饮,冬天屋里有免费的暖气,甚至理发洗澡都是免费的,职工只要过好当下的日子就行,啥也不用操心!(对于大多数国企,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90年代后期,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一刀切中戛然而止)!

  你们说,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福利保障,有啥顾虑?有啥担心?有啥必要去存款?那自然是拼命地剁手去买买买啊!(真可惜淘宝那么晚才出来,如果80年代就有淘宝多好!)

  我们再看那些消费占居民收入比例较高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于社会保障服务(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的支出占比很高,比如刚刚过去的现今年,初步统计这一年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GDP的比例,瑞典是32.5%,法国30.6%,德国30.5%,单丹麦30%,芬兰26.4%——欧盟15国平均水平也高达27.5%!而我国的这一数据是多少呢?是可怜的大约2.96%(2021年数据)!

  可想而知,在我国当前的这种比例的社保投入下,根本谈不上让广大群众后顾无忧。在国家层面的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大病、养老、购房以及子女的看病读书等留出足够的储蓄,这部分钱是绝对不可能动的——其比例一般占家庭储蓄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下,专家想靠几个口号就把居民的存款调出来消费,怎么可能呢?

  我当然不是主张恢复到80年代的国企职工那种保障,这根本不现实(光一项住房分配就谁也吃不消)。但是这个社会保障职能从企业剥夺的同时必须由国家政府层面来继承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伴随着削减群众的社保福利,而是应该让职工的社保保障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步提升,让人民群众充分的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潜力真正得到释放!

  当然,具体来说,需要做的改革还有很多。购房、养老、医疗、教育,这四大民生痛点我们的制度还远远没有到位!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国家的现实能力,尽量不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毕竟我们还是个发展我国家啊),确实很难办,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比如对年轻人来说排第一位的购房压力,我们对应的制度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可是说实话,如今这个制度已经极为鸡肋,广大低收入群体根本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住房公积金,压根指望不上,而不差钱的公职人员却有最多的公积金,这已经成了新的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到了必须废除不可的地步(当然,让公职部门废除自己的福利,可想而知阻力有多大,但是这一步必须做!)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需要把住房贷款的利率压低到居民存款利率以下,让广大群众贷得起款,贷得到款,并且还款无忧。对于房价极为高昂的大城市,我建议不妨推出微利率甚至政府主导的零利率购房贷款,让人民群众买得起房!而还款以房屋抵押给政府。也就是说,银行零利率放款给买家,政府给银行贴息(不高于存款利率),而在贷款偿还完之前,房屋所有权归政府!若出现断贷逃贷,政府可以立即处置房产,最大程度的保障各方的利益!

  对于养老问题,由于我国老龄化正在加速,国家经济又尚未发达起来,若像西方国家那样全部由政府承担高额养老金,那是极大的负担,必然拖累国家经济发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国家正在推动的商业化养老,鼓励人们从年轻时就主动购买各种长期养老基金,未来应保证每个人至少有一只长期养老基金在手。这样,大家负担都不重,而退休后的收入也是可以预期的有保证。

  对于医疗,从各方均负担得起的角度看,我的建议是推行小病自费,大病包圆。毕竟,因病致贫的悲剧大都是大病,而不是感冒发烧这类小病。普通的小毛病单次看病能花多少钱呢?那种一次几百元千把元的看病,其实绝大多数国民都是毫无经济压力的,真正有压力的是那种治疗费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病!因此,政府不妨设个报销上限,比如5000元(视各地区情况而不同,但应保证当地九成以上居民对这个金额没有压力),一种疾病治疗总费用在5000以下的,全额自费;而超过5000元的,无论多少,哪怕是总费用100万,个人也只需要出5000元,其余全部由政府医保买单!这样算,政府其实在医保上的花费并不会比如今的开销大(毕竟日常小病还是占了大多数情况),而带给国民的保障体验却是大大加强。大家都知道不必再担心万一大病一场会家破财尽了,这种踏实的感觉真好!再说,还可以通过买商业医保来分摊一部分小病费用呢!

  最后说教育。教育的关键还是要公平,回到我小时候那种大家都不择校的氛围,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生源素质都相差不大。只要有择校的冲动,就会带来优秀教育资源的溢价,加重教育负担。所以,学区房制度必须彻底废除!我的个人建议是不妨狠一点,在全部城镇范围内实行公平摇号制度。也就是说,不管你住在城市哪里,只要你报名了某个学校,都有机会摇中(至于某些人说的废除学区房会导致上学太远的问题,其实压根是个伪命题,要相信家长们自有办法也愿意承担)!同时,在教师分配和待遇上,权力上交当地教育局,教育局每年招聘来的优秀人才,应视缺额情况公平分配到所有学校,禁止对某些学校的特殊优待,并保证所有学校老师同样待遇。只有这样,从师资和生源两方面都做到了公平,才能保证教育的最大公平化,减轻子女教育成本开支!

  总之,居民的消费能力长期提振绝不是喊两句口号发一点消费券就能管用的,只有国家从上到下彻底推行这一场事关公平的全方面社会保障改革,彻底解决困扰国民20年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居民的天量储蓄才会被真正的释放出来,那时候,GDP重回年增长8%区间也不是问题了!我乃一介草民,所提各项改革措施不一定完全合适,但是这种改革方向是必须坚持的!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振奋行动起来,彻底释放我们的消费潜力!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