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產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產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產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呈现相互促进、互為前提、相互交织、加速迭代的特点,科技创新為產业创新赋能,產业创新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我们要深入把握推动科技创新和產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加快发展新质生產力。
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一般来看,科技创新由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两个部分组成,包括“科学—技术”链条中的所有创新活动。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对发展新质生產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原创性科学研究处於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產这一过程的起始端,拓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深度和边界,能够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為技术发明和突破提供理论前提和方向指引,是新质生產力形成的“最先一公裡”。比如,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技术突破表现為对原有技术的替代和跨越。随着原创性科学研究不断深入,颠覆性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范式加速形成,对產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產生巨大影响,成為催生新质生產力的关键前提。当前,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许多基础研究成果迅速转化為新技术、新產品,科学和技术的边界不再那麼明显。我们要深入把握当前科技创新的新特点新趋势,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努力在全球科技和產业竞争中获得优势、抢佔先机。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善於捕捉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中的创新机遇,是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具有推动创新的天然动力。推动企业主导的產学研融通创新,能够更加精准识别技术创新中的堵点卡点和难点,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展开靶向攻关,打通科技供给与產业需求之间的通道。从发展新质生產力的角度看,推动企业主导的產学研融通创新,能够在实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商业化应用全链条融合发展,是发展新质生產力的着力点。比如,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復苏乏力、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我国一些半导体显示產品龙头企业在推动企业内部自研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產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协会联盟等的协同创新,通过联合研发、委托开发、平台共建等模式,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带动我国新型显示產业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產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这说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共进,才能促进创新链產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產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进而形成倍增效应。
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產业是生產力的载体,是生產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隻有通过產业化形成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才能推动新质生產力形成和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產业变革正在快速推进。抓住机遇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產业和產业链上,完善现代化產业体系,才能加快发展新质生產力。其中,我国传统產业体量大,是我国现代化產业体系的基底。通过融入新型生產要素,发挥“数据×”“人工智能+”等突破性科技创新成果的驱动作用,可以形成更高效率、更加精细、更高质量的生產方式,推动传统產业转型升级。这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產力的重要路径。战略性新兴產业和未来產业代表產业的发展方向,能够拓展生產的可能性边界,扩大经济活动的类别和规模,深刻重塑產业结构,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从而实现生產力质变和跃迁,既是发展新质生產力的重要阵地,又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因此,要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為基础,培育壮大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產业,布局建设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先进储能等前沿科技推动的未来產业,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增长新动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