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天津杨柳青画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木版年画专场活动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举行。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為深入探讨木版年画的当代保护与发展,促其创新应用,第四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聚焦木版年画的多元学术研究方向,集结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文化產业从业者,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发展路径。同时,特别关注数字化技术在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增强木版年画的保存、管理和全球传播,确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数字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论坛题目围绕“歷史发展与起源:探讨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发展路径”“艺术特色与风格:分析木版年画的独特艺术表现”“技法与工艺:分享木版年画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传承与保护:交流木版年画的传承方式与保护措施”“现代发展与创新:探讨木版年画在文创產品设计、现代装饰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数字化应用:研究数字化技术在木版年画的保存、管理与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其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应用”等内容展开。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功同六籍杨柳青年画中的歷史故事”学术展览,包括四个单元:年画专题、“致敬先生王树村与薄松年的学术成就”“年画工艺标准化”实践案例、工艺传承展示。
功同六籍:杨柳青年画中的歷史故事木版年画专场特别展同时开幕。本次展览的主标题“功同六籍”,取自唐张彦远《歷代名画记》中的“与六籍同功”。
展览精选了23件套歷史故事题材的古版杨柳青年画,全部来自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的珍藏,具有极高的学术与艺术价值。在结构上,主要分為神话传说、先秦至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四个部分,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勾勒出一部简略的图像中国史。因此,希望观者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画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杨柳青年画的高超技艺,还能看到一部建构於民间的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接受史。
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社长杨文告诉记者:“在老版復生过程中,画社对所有的工艺进行了梳理。这次论坛恰逢其时,我们需要理论的提昇,需要专家為画社诊断、发声,这对於杨柳青年画的未来研究领域意义非凡。这次的展览旨在体现政府保护中国年画的成果;还有两位年画研究领域专家的学术成果展示。同时还包括作為当代传承人,在工艺整体发展中,用标准化的现代科学管理理念来管理感性的民间艺术,取得的非常实质性的进展。通过展览,让更多消费者去偽存真,看到民间艺术之美、之好。”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姜彦文介绍,“杨柳青年画涉及专门歷史故事的展示之前做得不多,如果想把展览向前推进的话,就要做到专门化,一个题材、一个题材地向前走。这次也是尝试,把杨柳青年画中的歷史故事单独拿出来进行展示。听评书、看戏的那些内容在杨柳青年画中都有体现。”
作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特别以“致敬先生”為题,展出了王树村与薄松年二位先生的学术成就。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对民间美术,尤其是民间年画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展览呈现给观者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着作,更重要的,是彰显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与纯粹的学术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王树村与薄松年為代表的学术成果,已经成為民间美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產传承与保护的基础所在,同样具有“功同六籍”的巨大价值。(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