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功臣,是那个时代英勇奋斗的见证者,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闪光名字。在今天回首历史,我们往往会敬仰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付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尤其是那些立下特等功勋章的战士们。这些英雄们,在中国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人民幸福,英勇无畏地投入了战斗。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军功表彰的消息频频传来。人们关注着“一等功臣之家”的新闻,这是国家对英雄贡献的最高奖励。
然而,相较之下,特等功的消息却鲜有耳闻。虽然历史典籍中略有提及,但却鲜为人知。回溯至1950年9月25~30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代表们共同见证了25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崭露头角。
在诸多战功卓着的代表中,78人曾立过1~9次特等功,36人立过3~11次大功。这个会议的目的是表彰革命战争中涌现的英雄和工作模范,激励军队发扬英雄主义精神,为新中国的巩固提供支持。
1955年之后,特等功评选标准被取消,因为和平年代使得这一荣誉评选变得不切实际。然而,即便特等功的评选不再进行,通过了解曾获此殊荣的战士,我们依然能够领略到他们的伟大贡献,也能够理解获得特等功的艰辛。
张英才,1924年生于山西万荣县。成长于战乱之中的他,在15岁便加入八路军115师学兵队。在212旅特务连,他肩负着侦察、渗透和攻坚等危险任务。
1941年,他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非凡勇气,救下了旅长并负伤。在长治战斗中,张英才率领的9连奋战,22次打退敌人冲锋,确保了部队安全撤退。由于他的卓越表现,他被授予“铁的九连”称号。
随后,张英才多次在战场上展现出色的指挥才能,获得了4次“战斗英雄”称号和9次特等功,堪称一代英雄。
1946年,他在东兰格庄阵地,带领着4连面对拥有美式装备的两个团的国民党54军,陷入绝境。然而,魏来国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奋战,用三八大盖成功制胜敌军,展现了惊人的射击技巧。
他在白马关阻击战中,率领部队坚守阵地7天7夜,多次打退敌人的猛攻,击毙敌500多人,个人一人136枪打死敌人92名。由于卓越表现,魏来国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4连被授予“白马关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17岁少年张国富,也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之一。1946年,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15岁的他已然是新兵中的新兵。在战场上,张国富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盘踞在东北的敌人面前,他冲到敌人的指挥部,手持手榴弹将高级将领生擒,为我军赢得胜利。在朝鲜战场上,他同样英勇奋斗,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英雄传奇。尽管后来选择回到家乡过平凡生活,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光辉中。
这些英雄们的事迹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他们的奋斗精神和英勇行为仍然在今天闪耀着光芒。正是有了这些无畏牺牲的英雄,我们才能够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虽然特等功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我们仍应珍惜这段历史,向这些英雄学习,将爱国、勇敢、无畏的精神传承下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