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市场投资者的关注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为国内股票ETF历史上第一只规模站上2000亿元大关的产品。随着近年来ETF的快速发展,宽基ETF强劲“吸金”,出现了不少“巨无霸”产品,规模在千亿元以上的就有5只。
3月12日晚间,来自上交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天收盘,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只规模超过2000亿元大关的股票型ETF产品。
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大幅提高建仓资金,四季报显示,该基金建仓股票资产占比高达98.34%。其中,制造业、金融业和采矿业是主要配置方向。从重仓股来看,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宁德时代和招商银行等个股持有市值较高。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4日,是全市场第33只ETF产品,也是首只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2023年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中国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股票ETF,而今年来,其管理规模就增加了700亿元。从产品成立首募规模329.69亿元,到产品规模突破1000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用了11年时间,而此次产品规模突破2000亿元,仅耗时7个月。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快速攀升或与“国家队”资金的买入有较大关联。早在去年10月23日,汇金公司公告称,买入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当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数据出现异动,成交额高达95.92亿元。10月23日以来,该ETF规模增量达814.89亿元。同时,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也能看出“国家队”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2023年中报,中央汇金以13.09%的持有比例位列第一,持有份额高达24.24亿份。同期,国泰君安证券、平安人寿、友邦人寿、中国人寿再保险、民生证券等机构投资者在该持有人名单前列。此外,外资机构淡马锡也居十大持有人之列,持有比例为0.91%。
随着近年来ETF的快速发展,宽基ETF强劲“吸金”,多只重要宽基ETF都被资金“爆买”。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全市场股票型ETF产品年初以来合计净流入3525.6亿元。不到3个月的时间,资金流入已达去年全年(4485.4亿元)的78.6%。
而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ETF产品成为资金配资的重要方向。如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产品,开年以来资金净流入764.44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均获得超过560亿元资金净流入。获持续大额净流入的宽基指数还有中证500和上证50指数,如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50ETF同期的资金流入额分别为320.03亿元、286.48亿元。截至3月12日,资金净流入达到10亿元的股票型ETF产品共有22只,百亿元的产品数量则有25只。
在如此强劲的势头之下,千亿元级ETF正在加速涌现。截至目前,包括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在内的5只ETF最新规模均超千亿元,5只ETF均为宽基ETF产品。此外,今年3月,还有9只产品规模增长超百亿元,均为跟踪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上证50、创业板、科创板50等宽基指数的ETF。
对于近期宽基ETF的强劲表现,上海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从产品特点来看,具有风格清晰、持仓透明、适合作为投资组合构成“模块”的优势。从投资收益与风险角度来看,使用宽基ETF进行投资,既可以防范投资个股或单个行业主题ETF潜在的非系统性风险,又可以规避投资小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可能会带来的行业、风格漂移的额外不确定性。而这些特点使得宽基ETF产品成为当下市场上受到青睐的投资工具。
此外,“国家队”等机构的长期资金入场也被认为是近期宽基ETF火热的原因之一,例如,去年10月和今年2月,中央汇金数次增持ETF产品,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而宽基ETF通常具备较高的容量,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覆盖更多股票,能够承载大体量资金的长期布局需求。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政策不断加码,投资情绪提振等,包括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外资等在内的各路中长线资金均有望成为推动股票ETF规模增长的增量资金。
该分析人士认为,我国ETF市场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境内指数体系会迎来进一步完善,总体指数供给增加,ETF产品研发创新力度将增强,场内中低波动型产品、主动管理ETF等产品类型或有望面市;另一方面,监管层也在完善ETF市场机制,持续优化ETF投资生态环境,为指数化投资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