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永州 > 正文

巴以临时停火协议何以促成?能带来持久和平吗?

2023-11-23 08:26来源:互联网 点击:

  22日凌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交换被扣押人员达成协议。据新华社报道,以军将在加沙地带停火4天,换取哈马斯释放至少50名妇女和儿童。

  这是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首次就停火达成共识。为何“放人换停火”协议得以实现?美国、卡塔尔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临时停火是否可能转变为持久停火?围绕最新动态,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孙德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

  孙德刚:就停火时长和释放人质的数量,以色列与哈马斯此前一直“讨价还价”。以色列要求哈马斯释放所有被扣人员,但哈马斯坚持部分释放。此外,哈马斯曾提出达成为期10天的停火协议,但被以色列拒绝。这些因素让围绕协议的谈判一拖再拖。

  以政府既面临国内释放人质的压力,又面临外部来自联合国安理会、“全球南方”国家甚至是美国的施压。

  此外,以色列在加沙北部已基本摧毁哈马斯的指挥系统,军事行动告一段落。这些因素让其松口同意协议。

  一方面,哈马斯军事力量损失惨重,需要缓和局势,加以休整。另一方面,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升级,民众苦不堪言,也需要喘一口气。为期4天的停火,至少能够让一些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并让伤员得到救治。

  此外,卡塔尔、埃及、美国等斡旋方为推动人道主义停火付出很大努力,以色列与哈马斯需要对他们有所交代。

  记者:新一轮冲突以来,美国政府不仅坚定“挺以”,还多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巴以局势的决议草案,引发批评。为何此次美国推动达成临时停火协议?

  孙德刚:美国主张的是阶段性停火,指的是以释放人质换取临时停火,而不是持久性停火,这与国际社会普遍主张的停火止战不是一个概念。

  丁隆:新一轮冲突以来,美国一直反对彻底停火,强调“支持以色列自卫权”。不过,随着人道主义危机的加剧,美国国内甚至是民主党内部也已发生分裂,同情加沙民众、反对以色列的情绪有所上升。

  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想要促成折中方案,既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又能一定程度上继续保障以色列的自卫权。但结果只会是暂时停火,而不会是永久停火。

  记者:对于此次协议达成,卡塔尔作为斡旋方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什么这个海湾国家屡次在棘手谈判中扮演关键角色?

  首先,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现在正位于卡塔尔。其次,卡塔尔被视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力量,哈马斯起初则是穆斯林兄弟会在巴勒斯坦的一个支派。此外,卡塔尔与哈马斯、以色列都有幕后沟通渠道,在谈判中起到关键作用。

  孙德刚:要谈持久停火可能还为时过早。以色列想要“彻底剿灭哈马斯”,已表示要在解决北加沙地带问题后继续南下。临时性停火可能仅是缓兵之计。

  以色列仍没有收手的打算。过去40多天内,以军军事行动取得的进展有限,哈马斯战斗力被摧毁了多少、领导层和战士有多少死伤,都很难说。这意味着,以色列距离将哈马斯连根拔起这一目标还很遥远。

  不过,临时停火协议仍有助于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困境,推动冲突降级。这对加沙地带平民来说仍是利好。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