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全县第一,新增规上企业完成率全县第一,新增招引落地企业全县第一……沂源县2022年底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南鲁山镇经济各项指标逆势向上,包揽“三个第一”,成为当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焦点。
“三个第一”的背后,南鲁山镇经济发展有何“秘密”?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表示:“作为一个老工业镇,我们围绕解决招商引资‘寸土难求’发展制约和传统企业‘低产低效’转型瓶颈,以‘有解思维’打破固有思维,加快推动认知迭代,转变发展思路和招商理念,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零地招商’新模式,镇域实现全面复苏和经济振兴。”
南鲁山镇位于沂源县西北部,地处鲁山之阳,沂河源头。该镇有轧钢铸造产业基础,但面临诸多问题,且土地资源紧张。
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介绍:“作为一个老工业镇,我们镇工业基础好,产业工人集中。不过,因为山多地少、河多田少,可利用的耕地不足,建设用地更为稀少,招商工作很难有效进行。而依托原来的老工业基地,陆续发展起来的30多个小作坊产能低、效益差,发展动能也不足。”
一边是“八山一水一坡田”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一边是产业转型动力不足,如何破题?该镇开始转变思路,谋求创新发展。赵希娟带领南鲁山镇一班人,深入调研、超前谋划,运用有解思维破除固有观念、推动认知迭代,探索出了“零地招商”新模式。
“零地招商”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盘活废弃粮所、废弃学校、废弃宿舍等闲置资产,向闲置资源要土地、要税收、要效益;二是对现有生产工艺技术落后、亟待转型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或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转型发展,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三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结合发展“飞地经济”,真正实现不占用土地指标的招商引资。
“为了确保‘零地招商’模式能用、实用、好用,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认知迭代,我们最终形成了‘四项举措+一项保障’的‘4+1’工作机制,将‘零地招商’落地落实,推动了全镇经济稳健发展、逆势上行。”赵希娟说。
南鲁山镇成立“闲置资产”排查组,拉网式排查全镇“沉睡”资源,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共查明闲置土地44宗、1062亩。绘制闲置资产分布图,实现闲置资源信息“一图清”。
山东卓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从考察到进驻再到投产达效,仅花了1个月时间,有效缩短了建设周期,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感慨地说:“改造利用原有的厂房,给我们公司节省了300多万元的建设资金和至少半年的工期!”
南鲁山镇紧盯高耗能、高投入、低产能的“两高一低”企业,创新开展“企业敲门行动”,广泛了解有关企业发展和招商需求,“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
赵希娟说:“一方面,我们鼓励基础好、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加快推进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更新替代,实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鼓励经营困难的‘僵尸企业’、无人接管的‘断代企业’等,采取企业转让、厂房出租、项目联营等形式,对接邀请‘同链’企业,实现‘腾笼换鸟’、柔性转型。”
对生产环境要求高、资源配套要求全、要素保障要求精的优质项目,南鲁山镇积极采取“飞地”模式,引导企业入驻全县“双招双引”主战场——经济开发区,为实现“四新四创”贡献南鲁山力量。
思路活了,路子宽了。南鲁山镇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真正实现项目土地零占用。该镇引进了沂兴数源助商平台、沂兴数农兴农平台两家数字平台企业,其中,沂兴数农兴农平台去年9月份完成跨境电商平台商铺注册,推出“富锶苹果”“流水榛子”两款“源小果”系列品牌,依托“反向海淘”热,产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3个月时间总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升规纳统。
同时,该镇还建立完善镇域招商考核激励机制,在市县“双招双引”政策奖励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招商奖励政策,对“双招双引”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企业、集体和个人进行专项奖励。镇工业企业办根据招商线索,及时安排“对上眼”的企业实地“相亲”,专门为意向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按照“信息收集—考察洽谈—预审签约—帮办服务”的规范流程实行“一企一专班”,对招商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
“零地招商”新模式带动全镇产业走向了柔性转型的新道路,市场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取得了沂源县“三个第一”的好成绩。
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认知迭代、加速改革创新,在整建制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全域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统筹发力,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走在前列,为建设发展质量更高、创新动能更强、品质活力更优的现代化新沂源接续贡献南鲁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