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两市股指高开高走,盘中强势单边上行,沪指盘中涨超2%,深成指涨超3%,创业板指一度涨超4%站稳2400点。截至收盘,沪指涨1.84%报3071.99点,深成指涨2.81%报11121.71点,创业板指涨3.55%报2434.22点;两市合计成交8609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74.72亿元。
截至收盘,迪瑞医疗、浩欧博、迈克生物、南微医学、惠泰医疗、心脉医疗、开立医疗、普门科技等多股20CM涨停;凯莱英、万孚生物、通策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等龙头股10CM涨停。
申万一级医药生物指数单日涨超7%,二级指数涨幅榜前四位也尽数是医药医疗相关指数。同样,ETF涨幅榜前列也被医药赛道包揽,多只医药主题ETF涨超9%,医药512010ETF甚至都涨停了!
医药股暴涨,重仓医药的基金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医药女神”葛兰旗下的两只基金,中欧医疗创新与中欧医疗健康,日内估值分别大涨8.93%、6.60%。
(1)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10月13日晚,由江西牵头的22省区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传出。机构认为,生化集采相对此前高值耗材集采更加温和,预计后续IVD集采压力要好于预期;
(2)新增适应症药品谈判:10月12日,医保局在官网表示,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谈判药品续约过程中,将新增适应症纳入简易续约考虑范围;
(3)医用耗材集采:9月27日,第三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拟中选结果产生,本次集采拟中选企业152家,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4%;
(4)医保目录:9月17日,医保局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药品名单的公告》;
(5)财政贴息贷款:9月7日,国务院提及,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
(6)种植牙:9月8日,《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发布,明确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为4500元/颗,较目前常规种植医疗价格降幅约25%;
总体来说,上文提及的种植牙集采、骨科集采、肝功生化集采均好于预期,政策边际持续向好;而两千亿财政贴息贷款也有望推进医疗新基建发展。兴业证券认为,随着政策端担忧情绪的缓和,叠加近期频发利好事件催化,医药板块已逐渐积蓄起向上的动能。
例如,10月12日晚间,药明康德公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73.8亿元,同比增长107.12%。公司表示,对于达成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68-72%充满信心。
兴业证券指出,医药板块三季度业绩仍延续相对稳定较快增长,部分细分领域源于二季度有疫情影响,三季度呈现环比改善状态。国金证券也认为,药品板块二季度业绩见底(集采、疫情管控等因素),三季度开始业绩有望持续恢复。
此外,记者梳理多家机构研判可以发现,主流观点认为,如今医药板块已处于“三重底”——政策底、估值底、持仓底,板块性价比突出。
华西医药分析称:持仓底,全基持仓医药角度讲,应该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了。大家手里医药的筹码都很少了。
估值底,医药板块明年的估值水平,及从PEG的角度讲,应该也是近10年的新低了,整体和2018年底估值水平差不多,但是很多个股的估值已经创下新低。
政策预期底,这一点,是最容易被非医药行业投资者忽视、甚至医药行业自己的小伙伴也忽视或者被跌糊涂的,就是从2018年4+7集采开始,集采已经执行了快4年了,集采带来的对医药板块的影响,已经遍布和渗透到每一个品类,比如乐普医疗、恒瑞医药等,存量收入利润部分已经充分体现了集采带来的影响了,后面开始将会轻装上阵,还有一些公司个别品类暂时没有执行集采,但是只要有较大可能的,市场预期早就反应到股价走势里面了。因此,我们认为,集采对医药行业来讲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它的影响甚至已经体现的差不多了,后续反而有望轻装上阵,依靠增量品种实行增长。甚至行业已经发生了政策层面积极向好趋势,比如市场有所预期的国产支架提价、比如全国种植牙集采政策远好于预期和此前宁波种植牙政策等。
其一疫情后复苏及医保支出稳增长。疫情精准科学防控的变化,有利于处方药的放量及消费医疗恢复;每年医保资金支出增长超过12%以上,医药产业仍在持续做大。
其二创新药政策端回暖。创新药的简易续约、创新药鼓励部分单臂临床试验、创新药的DRG豁免等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国内创新药健康发展。
其四,从基金配置比例来看,医药标配约7.5%,全基配置比例约6.4%,显示医药板块被公募基金低配,做空医药板块动能枯竭、低位医药板块有估值修复的内在驱动。总之,三季报与估值切换共振将是10月份主要选股方向。
德邦医药分析师称,我们认为这仅是医药行情的起点,强烈建议大胆加仓医药。昨晚江西生化集采征求稿出台,集采政策相对温和,好于预期,带动IVD困境反转机会(可参考骨科)!叠加政策面医保简易续约规则清晰可预期、创新药械种不集采,植牙和骨科集采好于预期等利好政策。
(2)创新药械:政策端DRGs改革有望不纳入创新器械戒创新医保谈判品种,带量集采在药品端解决尾声,集采腾笼换鸟为创新产品临床上量带来机会,合成生物学带来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