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然是系列积累的结果。走过十年的好声音,虽然口碑在下滑,但是积累的观众是庞大的,对于全新一季的节目自然也是关注已久。
其次阵容的吸引力。四大导师+两大青春导师+见证人,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想要看一下新人的表现,诸如见证人刘德华,新导师梁静茹等。
最后是节目的稀缺性。好声音作为一档老牌音综,在如今的市场上显然已经十分稀缺,真正像这样一档面向普通人的音综,基本已经没有了。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让2022好声音开局收视直线%,强势夺冠。如今四期节目播下来,虽然依然在周五晚间档卫视中位居冠军之位,可是四连降的收视,还是说明着观众的不断流失。
除了首期节目极具冠军相的蔡子伊,还有能够走到最后的李楚楚,梁玉莹等,还有这两期遭遇连环抢位战的范本桐、姚宇笙等,真的很难有让人记住的了,当然这几位也并非十分突出,依然问题颇多。
从形象气质上看,本季好声音也没有突出的学员,而从歌曲演唱看,也未掀起大的水花,开播四期真正登上热搜的学员寥寥无几。
而最近一期登上热搜的还是王以诺演唱的《红头船》,当然并非是他演唱得多好,只是这首歌所宣扬的文化和精神出圈,虽然有着一定价值和意义,但是作为一档竞技类音综,还是作用有限。
其实从好声音学员上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当下整个华语乐坛的问题,人才的断层和缺乏,都被流量和热度蒙蔽双眼,缺乏最为基础的人才储备,不仅让人才缺失,更是让优秀歌曲创作遭遇问题。
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如今的互联网环境,所造就的音乐生态,就是浮躁的,都是为了追求短平快的视频流量和热度。
任贤齐提到当下的音乐创作缺少用心的设计,比如说后期混音没有了,歌手的修音太严重,也不会考虑前奏,最终造成的是缺乏个性,都是千篇一律的。
这就好比那些明星艺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任何分别。音乐上也都是趋同,缺乏用心创作和设计。
真正具有强综艺感的也只有李荣浩,但是显然在这一季的发挥有限,并没有发挥出他的优势,虽然依然是场控,可是梗少了许多。
作为新人导师的梁静茹,并没有生疏和拘谨,可是连续地为学员转身,也是遭遇诟病,因为这样一个重量级导师,竟然失去了标准,当然情有可原,毕竟是新人。
最令人意外的是廖昌永导师,本以为是最缺乏综艺感,最为严肃的一位导师,没想到其活跃活泼度不输李荣浩,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导师不仅是要挑选优秀的学员,更是要普及音乐知识和文化,提出问题,可是除了挑选学员,在其他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忽视学员问题,只提优点,这样就是在欺骗大众,也会让节目丧失公正性。
在普及知识和文化方面,廖昌永导师做得最多,但是也依然不够,还是缺乏了其作为院长、教授的那种严肃性,如果在这方面能够表现的多点,或许会成为一大看点,因为此时的廖昌永虽然活跃了起来,但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四期节目,除了第二期真正发挥了青春导师的作用,其他时间都是看客,都是旁观者,所呈现的镜头都是简单的点评,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也不具备任何戏剧性看点,更谈不上对学员的帮助提升。
如此多余的设计,是本季好声音的赛制上的升级,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因为本身就是概率问题,而这样的概率又太小,最终造成了两大青春导师的多余,当然从年纪和资历上看,两大青春导师也是遭受着质疑,而如今又没有任何存在价值,最终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这个流行回忆杀的年代,满是情怀的阶段,《中国好声音》真的也逐渐成为了情怀,当年那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收看好声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好声音在走下坡路,也是华语乐坛在走下坡路。一档音综节目,所折射的不仅是综艺市场的变迁,更是大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