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十年前,老舍就在《正红旗下》写道:“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大逆不道。”而如今,这些“不得不应酬的应酬”,已经给部分年轻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将近60%的受访者认为礼金的多少直接与关系亲疏挂钩,更有47.5%的受访者将“随份子”看成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84.8%的受访者坦言份子钱让自己有压力。
此前,不给份子钱或直接和对方说不给份子钱,往往担心被人说“不讲人情”、“小气”,不但要付出大量的沟通成本,还有可能承担极高的社交风险。
但最近,年轻人约定“不随份子”这件事情,随着人们的讨论、思考和实践,似乎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从互做人情到互不随礼,年轻人共识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北京大学公益讲座创始人郭梓林提出,在市场经济的当下,人口流动、社交范围扩大,不同于过去的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需要用份子钱来维系。
年轻人互相约定不给份子钱,让情感表达直奔主题、减轻负担。不随份子,其实是一件轻松又双赢的好事。毕竟,亲友发来的是一封婚礼请柬,不是“随份子合同”。
编辑:admin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