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一直是古时群雄逐鹿的重要战地,大漠沙尘飞扬常常会对作战造成迷惑作用,所以许多游牧民族尤其喜欢在沙漠征战。“”在荒芜的大漠里不但有无情的沙尘亦有许多美好的沙漠乐章流传至今。但是神秘的荒漠对于许多未曾进入过沙漠的人而言还是十分危险的,而且荒漠对于土地的破坏也是致命的。对此我国从未停止治理荒的脚步,并且在这些年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这一次中国又“火”了!24万人在沙漠中建水库,美专家:赶快住手!这个引得美国专家如此大反应的水库便是红崖山水库。它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在石羊河下游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的包围内。红崖山水库是沙漠地带的中型洼地蓄水工程,于1979年被央视评为了“中华之最”,也有着“瀚海明珠”的美誉。还在2011年被评为了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这一水库还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为沙漠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生命之源。因为其传奇的宏伟工程也吸引来了四海的游客前来观望。此山高达一千七百五十米,相对高度也有350米,因其从远处而望山体赤红夺目,而被取名为红崖山。1958年中国人民在此山西面建起荒漠水库,而驰名中外,这一荒漠之源也夺得了“瀚海明珠”的美誉。
从山顶的库区制高点极目而望,竟有“一览众山小”之势。远处的祁连山仿佛也触手可及,雪峰直穿入云,俯首而视碧波翻腾,坝外已经被17.4平方公里绿林环绕“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然而回眸却见沙丘绵延,大漠风尘四起。
在这样的荒漠中只有人工栽种的顽强绿植们作为最后的护卫与风沙斗争着。大漠深处的遗迹之中也有着各种神秘而美好的传说。这样壮阔雄浑的景象对于常年生活在市井小巷内的城市人而言是十分难得一见的美景。感受过红崖山水库的壮美,不但会发自内心地感慨华夏大地美景让人心迷神醉,而且还会为我国沙乡人民对环境保护做出的伟大工程而感到由衷的钦佩。
红崖山大水库的建成也为勤劳聪慧的沙乡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极大地改善。甚至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让当地曾经的贫困县成功脱贫,甚至获得荣誉称号。我国人民向来擅长依山傍水而生存,而红崖山此地的人民也成功利用了生存多年的荒漠创造了自己的价值。
但是早期红崖山建设历程并不是十分顺畅的,也也有许多人对此产生过许多争议,其中主要分为两方说法。反对建设的一方认为截流只会造成更大的沙漠化,本来荒漠干旱有洪水也不必担心会造成灾害,这样反倒影响了土地牧草生长。但是国家以宏观为主要,最终红崖山大水库还是因时代需要而开建了。
但是在如此大荒漠中建设一个水库仍是一大工程,在上世纪我国尚未拥有先进设备的时候仅仅凭24万人就成功在沙漠中建成水库,就因为这件事,中国又“火”了,也有不少外媒争相报道红崖山水库的建设进程,其中美国尤为着急,美专家更是直言:赶快住手!在他们看来似乎水库的建成只会弊大于利。
但是很幸运的是这一水库最后的建成也让外界所有的非议瓦解,曾经荒芜寂寥的大沙漠如今已经是众多生灵幸福的家园。每年也有世界各地的游客专门前往此地参观沙漠水库。这里不论是发展旅游业还是植树造林改造荒漠环境都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效益。“瀚海明珠”的美誉红崖山水库自然也是当之无愧。
红崖山水库的建设成果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土地绿化仍是国家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只有建设好了绿水青山才能拥有经济腾达的金山银山。即便是在缺乏技术设备的时候我国也能凭借众志成城的毅力建成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说明未来在环境建设上我国仍有极大的发展进步空间。而对于环境生态的问题中国也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