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邵阳 > 正文

邻座的怪同学动漫什么原因?

2022-12-31 14:51来源:互联网 点击:

  近日,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增加,抗新冠病毒的新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在国内应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少数有药的几家医院也经常面临“缺货”的困境。目前,国产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如何?是否能够尽快提供药物给临床应用?

  12月29日,记者从君实生物获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对比PAXLOVID治疗伴有高风险因素的轻/中度COVID-19患者III期临床研究结果。

  据了解,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开展,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首个针对中国COVID-19患者开展的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物“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主要终点达到设计的非劣效终点,相比PAXLOVID,VV116组的临床恢复时间更短,安全性方面的顾虑更少。

  作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任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谢患者和研究团队的支持,让我们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临床研究,并获得国际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该研究不仅为全球抗新冠小分子药物的两条主流开发路线‘RdRp抑制剂’和‘3CL蛋白酶抑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更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新冠口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与PAXLOVID相当。”

  口服类抗病毒药物因具有给药便利、耐药屏障高、运输存储限制少等优势,有助于缓解医疗负担,被认为是抗疫必不可少的防治手段之一。不过目前,仍有多种因素导致药物的应用受限(如:药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及性等),因此还需要研发更多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据介绍,VV116是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SARS-CoV-2复制。临床前研究显示,VV116对新冠病毒原始株和已知突变株都表现出显着的抗病毒作用,并在I期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一项初步的小规模研究证实,与常规治疗相比,在SARS-CoV-2首次检测为阳性后5天内接受VV116治疗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更短。

  此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为一项多中心、单盲(研究者保持盲态)、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4月4日至5月2日期间,在上海的7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联合开展,共纳入822例确诊为伴有进展高风险的轻度至中度COVID-19成人患者,按照1:1的比例被分配至VV116组和PAXLOVID组。最终,共有771例(全分析集,FAS)患者接受了VV116(n=384)或PAXLOVID(n=387)的治疗。

  其中,FAS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岁(范围:18~94),女性占比50.2%,轻症患者占比92.1%,75.7%的患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或接种过加强针,77.3%的患者在症状出现5天内接受了VV116或PAXLOVID治疗。患者中最常见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37.7%)、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35.1%)、肥胖或超重BMI≥25(32.9%)、目前吸烟(12.5%)和糖尿病(10.1%)。

  根据最终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8月18日),VV116组比PAXLOVID组的中位恢复时间更短(4天 vs. 5天)。VV116组和PAXLOVID组在“至持续症状消失的时间”“至首次SARS-CoV-2核酸阴性时间”方面表现类似,中位时间均为7天。在每一个预设时间点(第5、7、10、14、28天),VV116组症状缓解的患者比例均高于PAXLOVID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进展为重度/危重COVID-19或死亡。

  此外,本研究中约3/4的患者曾接种过新冠疫苗,而此类患者在大多数的研究中会被排除在外,亚组分析结果显示,VV116和PAXLOVID在接种或未接种疫苗人群中的治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在安全性方面,VV116比PAXLOVID的安全性顾虑更少。VV116组的AE发生率低于PAXLOVID组。值得注意的是,PAXLOVID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而VV116不会抑制或诱导主要药物代谢酶,或者抑制主要药物转运蛋白,因此与合并用药发生相互作用可能性小。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