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在古城西安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为了保全自己,蒋介石被迫接受了相关条件,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陪同蒋介石回南京的还有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之一的张学良,到达南京之后,蒋介石随即判处了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
虽然看起来张学良要比杨虎城的结局要严厉一些,但其实这只是开始,最终张学良将军被软禁52年,直到1990年才获得自由。
但杨虎城远远比张学良更惨,他出国考察回国之后,被蒋介石逮捕,囚禁12年,在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杨虎城和张学良同样的罪行,为什么蒋介石放了张学良一条生路,却执意要杀杨虎城呢?而且手段之残忍,连同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杨虎城出生,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父母以种地为生,父亲在农忙之余也会干一些木匠活,在这样的家庭了,年幼的杨虎城只读了两年的私塾,便去给别人当杂工,以补贴家用。
1908年父亲杨怀福因杀人,在清政府在西安被处决,当时杨虎城年仅14岁,当时因为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在家乡组织一个丧葬互助组织孝义会,后在中秋节,把孝义会改为劫富济贫的中秋会,也是杨虎城走上武装抗争的第一步,年仅14岁的少年,能有此一举,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晚清时期,清政府昏庸腐败,全国纷纷举起义旗,反对清政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杨虎城就参加到了起义的队伍,继续和清政府作战。
杨虎城从一个十几岁的娃娃一路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杨虎城虽然是归国民党的军队序列,但他对国民党及其蒋介石的很多政策并不赞成,他拒绝屠杀共产党,和他的爱国情怀,也为他后来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杨虎城虽然是国民政府大员,但他非常赞成中国共产党的很多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共产党的主张有利国家和民族大义,反而觉得蒋介石很多的政策是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没有像张学良那样立即被判刑,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张学良已经跟随蒋介石前往南京,作为深耕陕西多年的将军,手上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西北军中有杨虎城大量的亲信,贸然去动杨虎城,会引起多方面的连锁反应。
一是杨虎城拥有重兵,既然发动西安事变,既然敢放蒋离开西安,必有准备,动杨虎城的话,蒋介石的胜算并不大,或者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二是如果对杨虎城动手,杨虎城本身对共产党就比较认同,很有可能携重兵加入共产党,如果这样,对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将大大不利,共产党实力将大大的增强。
但对于西安事变,自己被张杨囚禁,蒋介石心中怨恨,可谓至深,但他也只能等待时机,一步步设计杨虎城。
想动杨虎城,首先就要解除杨虎城的兵权,于是蒋介石只能以委婉的方式去解决此问题,1937年1月,蒋介石下令让杨虎城以考察水利之名出国,让杨虎城一步步远离西北或者陕西的权利中心。
对于身经百战的杨虎城将军而言,蒋介石的用心,他非常明白,但在他看来,西北地区属于自己深耕多年,有一批自己的亲信掌握实权,只要他不被杀,就没有人能在陕西夺权,另外对于自己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必须有表示,出国考察,也许就是最轻的处罚了。
1937年底,杨虎城回国,被蒋介石偷偷关押在南昌,这样一押就是12年,在关押期间,蒋介石曾一度想让杨虎城承认发动西安事变是其和共产党商量的结果,这样可以把西安事变的责任推向共产党,但杨虎城将军宁死不屈,毫无畏惧。
据了解,在国民党党内的历史着作中,西安事变一直受到批判。他们认为,西安事变产生两个后果:导致全面抗日提前爆发;使中共最终在抗战胜利后夺取了政权。而张学良则被评价为“千古罪人”。
曾任宋子文秘书、杨虎城高级参议的郭增恺1963年说,他曾国民党内部人员口中得知,杨虎城曾经想借道苏联回国,直接回到陕西,避免被蒋介石安排的特务拘捕,但斯大林却把此情况通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得到了此消息,原本不打算让杨虎城回国的蒋介石,改变了其原来的想法,改为让杨虎城回国,诱捕杨虎城。
1937年11月26日凌晨,杨虎城一行乘坐的轮船抵达香港。由戴笠陪同前往南昌,原计划说蒋介石要在南京接见杨虎城,其实特务早已在南昌布置好了拘捕杨虎城。
杨虎城一到南昌就被这些便衣警卫和宪兵完全管制起来,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和行动自由。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得逞了。
和杨虎城将军相比,张学良的待遇还好得多,西安事变当时张学良虽然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但张学良对蒋来说,只是需要其抗日,并没有打算杀蒋,后还斡旋及陪蒋去南京。
另外,张学良是张作霖之子,在国民党内和中国影响之广,这是杨虎城元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和共产党的关系,也非常之好。
另外宋美龄前去西安谈判之时,多次拉拢张学良,而且对张学良有过许诺,宋美龄和张学良私交甚好,对于张学良他们相信并没有杀蒋之心,而且张学良对日本有杀父之仇,报仇之心有之。
蒋介石对张学良也非常痛恨,有没有杀张之心不得而知,但可以清楚的是,蒋介石更恨杨虎城,宋美龄并不主张杀张学良,很多史料记载,宋美龄对杀张学良非常反对。
张学良就算是在软禁期间,虽然没有行动自由,但也不算坐牢,生活条件也非常不错,比杨虎城一家要幸运得多。
当张学良知道杨虎城被杀之时,不禁老泪纵横,说道:“我至今都不明白,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杨虎城。”
杨虎城将军,为了民族之大义,于生死于不顾,他牺牲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对整个中国,是极其重要的。
蒋介石及时当时的国民政府,特别是其特务机构,滥杀无辜,特别的对广大的爱国人士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暗杀,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永远订在历史耻辱柱上,永远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牺牲的先烈,缅怀杨虎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