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是因为这这个土字,后来被人们胡乱引申出其它的意思,直言八路军是一群没有文化的人,所以才叫土八路。
虽然八路军们身处敌后的农村地区,但是自抗战爆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可以说党早就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还是文化层面的精神较量。
这么多年来,八路军一直有组织的坚持提高自己部队的文化水平,目标将八路军打造成一支能够有“精神力量”的文化大军。
正如时人所言,八路军是“真正懂得了‘学习’这两个字的人”。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八路军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的。
八路军在初期,军队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据当时的八路军里有关人员统计,部队中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只占全人数的10%,受过小学教育的占总人数的28.5%,未受过教育的占总人数的61.5%。
但是在如此艰巨的难题上,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知识对部队建设和政治进步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大力推动军队的文化教育,以此提高整个军队的整体素质。
当时党中央明确指出,如果身为军人不识字也没有一点知识,是不光荣,是无法成为一名称职的共产党员。
这些印刷厂不仅会印刷有关上峰的一些指示,公报等内容,还会给部队印刷一些古今中外都比较出名的文学着作。除此之外,八路军的各个驻扎地还设立了很多的图书馆,
八路军的队伍明白,知识就是力量,是他们战胜敌人、完成使命的关键法宝。他们积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就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来深刻理解军队和战争的关系。
八路军的一个干部马千里,他读了《中国的西北角》这本书后,让他对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们对知识学习的热情。他们不仅注重体能上的军事训练,还注重学习能够提升自己精神内涵的文化知识,而且他们还可以把学习与未来紧密结合起来。
在根据地和延安里,你甚至可以看到年仅14岁的小游击队员也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未来中国发展的形势。
从此可以看出,“土八路”绝对不是一群没文化的人,与此相反,他们是一支有着极高文化素养的文化之军队。是一支真正的文化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