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衡阳 > 正文

土拍回归价高者得更适应当下楼市需求

2023-12-10 08:19来源:互联网 点击:

  据近日媒体报道,9月底,自然资源部已给各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下发文件,内容包含:建议取消土地拍卖中的地价限制、建议取消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等。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近期已有成都、济南、合肥等地相继落实“取消土地限价”。如9月26日,成都宣布中心城区商品住宅用地实施“竞地价”拍卖,新出让土地所建商品住房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10月9日,济南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发布公告,对即将竞拍的两批土地的竞买规则作出调整,土地最高限价取消。

  实际上,自8月底以来,中央及各地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对房地产市场情绪产生积极带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新房销售回暖。但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规模整体仍处低位,土地市场颓势未改。

  根据机构数据,2023年1~9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223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4%。9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26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7%;成交楼面均价7673元/平方米,同比下跌2.1%。

  土地市场低迷的原因在于,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住房土地出让政策中存在两大约束:一方面,为了限制房价而限制地价;另一方面,限制宅地容积率不得低于1.0(即所谓的“禁墅令”)。这些限制性政策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代价是让房企不能按照需求升级做出高品质的低密度产品。如若放松对远郊区的容积率限制,可在未来向市场释放高质量的产品,牵引换房需求释放。

  任何一种制度的确立或调整,都需要适应当时的环境。在2021年之前,各地的土拍都遵循“价高者得”的原则。但随着楼市调控加码,尤其是为了避免“地价推高房价”。各地在“限房价”之后,又开始“限地价”。具体做法就是,在竞拍过程中,一旦达到地价上限,还要通过竞人才房面积、竞自持面积、竞保障房面积或抽签等方式,决定地块的归属。

  以上种种举措,在遏制地价和房价过快上涨方面,是有立竿见影之效的。然而,世异时移。限地价虽然限住了房价,也导致土地市场遇冷。

  遇冷的原因在于,市场已经由昔日卖方市场(即房企多,供地少)变成了买方市场(开发商减少,土地供应量不减)。开发商希望拿地时只考虑一个价格因素,而不是附加各种不确定的条件,而政府也希望以有限的出让地块收回尽可能多的现金。如此,“价高者得”的回归就一拍即合,合情合理了。

  今年以来,各地楼市政策变化的一个大方向就是,将前几年的限购限贷限价政策放松或取消。换言之,由行政干预转为市场调节。此一松一变,也是因为楼市已由原来的“过热”转成了“低迷”。所以,正视现实之后,政策也由“抑制”变成“支持”。甚至,连之前多年的政策禁区“容积率不得低于1.0”的限制也可能放开。

  可以说,无论是土地限价令还是容积率规定,都是在土地“市场过热”的时代才出现的。在过热的时候,需要行政干预给市场降温。但“市场过冷”时,行政干预就要退出,让位于市场机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12月6日,保定市竞秀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华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保定民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并指定管理人。同时,该院决定指定民和公司清算组为管理人。民和公司因未办理手续违规建设并对外销售,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涉嫌非法经营犯罪。

  2023年12月7日,保定市徐水区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了一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徐水区2宗居住用地挂牌出让,挂牌地块总面积64188.14平方米,约合96.28亩。

  “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部门频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但居民预期等因素依然制约着市场修复节奏。”

  郑重提示:本网站作为房产信息聚合类导航网站,仅为方便广大用户掌握信息而提供一站式无偿浏览、查阅的功能,本站楼盘信息并非广告,最终请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及开发商公布为准。错误信息举报电话,邮箱。 或点此进行意见反馈,也可点此进行举报投诉。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