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路、李雄(分别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京津冀生态率先突破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林草局京津冀生态率先突破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广大林草科技工作者应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强国伟业,创造出更多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矢志科技创新,托举林草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林草科技工作者瞄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痛点卡点难点问题,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和城乡人居环境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例如,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智能植保系统可以实现对森林中的病虫害进行智能识别和定位,精确喷洒农药,有效避免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方面,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林草科技工作者开展了良种选育等工作,有力推动了苗木产业、城乡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新征程上,应统筹发挥涉林涉草科研院所、高校优势,凝聚各方资源,实施重大项目攻关,提升草原科技支撑能力,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聚焦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城乡人居环境营造、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林草碳汇、自然保护地建设、智慧林草技术、装备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林草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研发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经济产品、文化产品,让绿色资源转变成发展资本,让多种价值变为社会财富。
锚定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生金。林草科技推广转化重点在乡村和企业。近年来,一大批林草科技工作者走进乡野、扎根基层。他们通过实地指导、政策宣讲、产业合作等形式,提升了林业综合效益,帮助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接下来,在继续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下乡服务的同时,还应着力打造一支不离乡间、熟悉乡情、掌握技术、热心服务的科技推广队伍,注重吸收乡土人才,选聘一大批种植大户、技术能人为“林草乡土专家”,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米”难题。注重创新科技推广转化方式,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作用,畅通线上信息与线下交易渠道,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人才培育,为林草科技“蓄好水”“育好苗”。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面对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对科技人才的现实需求,应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此外,还应继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林草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特别是让青年林草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加大对林草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拉紧合作纽带,开展国际交流应对全球挑战。近年来,我国发起“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以竹代塑”倡议及全球行动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菌草、油茶、荒漠化防治、竹藤产业、湿地恢复等领域的成功范例、专项支持和科技援助,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接下来,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林草资源合作战略,不断提高林草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年来首次修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新变化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目前参数水平最高超导直线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