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株洲 > 正文

再这么搞下去中产的崩塌是迟早的事

2024-09-12 07:25来源:互联网 点击:

  昨天,在一次一对一咨询中接待了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说起他学生时代很顺,一路考进复旦附中又考进复旦大学,但毕业后没几年便遭遇经济下行和通缩,工作不但要996辛苦消耗却又丝毫感受不到上升的希望。房价虽跌但离买得起依然遥不可及。和学生时代的成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不停劳动却又看不到希望的牛马。

  在咨询中我感受到他的抑郁情绪很重,他抱怨是不幸遭遇了这个通缩时代,才使得自己无法快速积累财富并摆脱牛马的宿命。

  但事实上问题的根本症结,并不在于时代,而在于那些被主流舆论裹挟的错误叙事。使得收割者隐秘的拿走了你的钱,却愚弄你归咎于通缩的时代。如果不搞清楚这一点,就极有可能走上那条注定的牛马之路。而这正是很多老一辈名校生,不幸走过的路。

  通缩是物价下跌,比如一个包子的价格从3元下跌到2元。但对于包子的生产者,则是卖一个包子的收入从3元跌到2元。

  那么,假设社会全体物价下跌10%,于是可以得出结论所有生产者的收入下跌10%。那么当我收入下跌10%的同时,我收入对应的货币购买力却提升了10%(因为物价下跌)。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货币本身只是交换媒介,而一个人贫富感受的关键在于他和其他人进行劳动交换的比率。

  当我赚的钱是快递员的3倍,我和快递员的劳动比率就是1:3,我劳动1小时可以换快递员劳动3小时,所以我感到富裕,快递员感到贫穷。贫富和我赚取货币的绝对金额没有任何关系。和通缩通胀自然也没有关系。

  但分析到这里,我们还没有揭示牛马之所以沦为牛马的关键,是因为以上分析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假定GDP不增长。

  也就是说,当GDP增长10倍,虽然我能换取到的对方的劳动量不变,但能换到的产品,却可以增长10倍。因为同样的劳动量因生产效率提升10倍,导致产量涨了10倍。

  理论上说,牛马们即使把工作时间砍半,比如每周993,然后剩下4天都拿来度假。其劳动产出也仅仅只是减半,对冲掉10倍GDP增长,也还剩5倍。也就是相比90年代初还是有5倍增长。其劳动所得能购买的商品也比90年代初要多5倍,大致相当于2010年的生活水平。

  我大学毕业后,曾去日本工作过一段时间。我到日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银行账户。然后我惊讶的发现,日本的银行,周末是不上班的。

  我又追问,为什么没有银行督促员工周末加班,吸引那些工作日不便请假的人来开户或办业务,然后取得竞争优势呢?

  然后我还发现了很多现象,比如日本很少有早点摊,也就是没人愿意长期凌晨四五点起床准备食材并摆摊,再比如旅游景点到了晚上,班车也好小吃摊也好,并没有到很晚就收摊了。

  就比如你在上海,半夜1点还可以点个烧烤外卖,会有外卖员给你送家里。但在欧洲日本,可能就很少有人愿意赚这个半夜1点的钱。

  所以,富人要维持最好的生活,购买最好的服务,最重要的,并不是要赚足够多的钱,而是要维持足够多的穷人。

  从这个视角出发,如果说因为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还有很多农村没有消除贫穷,使得他们为了赚钱会提供极致的服务,还勉强能够理解。

  但是,对于文章开头那个上海的复旦毕业生,在学业上可以说是属于金字塔塔尖的人群,为什么也会陷于996式的牛马处境呢?

  用《乌合之众》里面的一句话解释就是,当你掌控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就掌控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收割者讲故事,而被收割者相信故事。当你想要成功,他们就预先定义了成功,而当你努力通向他们定义的成功之时,就中了他们预先埋伏的镰刀。

  在我分析茅台财报时,当我得知市场售价2000多元的茅台成本不到100元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品牌。

  所谓品牌,就是他们要用1人月劳动生产的产品,要换走你20个月的劳动。而你多出的19个月的劳动,就变成了茅台股东年末的分红。

  同理,他们可以把钻石定义为爱情,把原本你看不上的东西,定义为审美。其目的都是白嫖和收割你的劳动。

  当你始终用10份20份的劳动去换回他们的1份劳动,10倍的GDP增长又与你有何干?你依然要被迫在劳动岗位上延续996式的产出。而对手盘却白嫖你的劳动,变成了他们财报中的高毛利率,支撑着他们的市值,形成了他们的财富。

  因为抢劫,只能抢走你过去的存量,而出卖故事的最高境界,是收割你的未来,让你陷于债务泥潭而造成一生对于货币的饥渴。

  当你好不容易有了劳动结余,他们告诉你,你不能停下,因为有印钞,有通货膨胀。所以你要投资,但你殊不知,投资才是他们收割你未来的决定盘。

  比如面向韭菜的通用叙事的印钞,指的是钞票被印出来造成了房价和物价上涨。印出来的钞票就是物理存在,不会再被消灭。

  但你找银行借1万元,银行就会同时创造1万的货币和1万的债务。其创造货币的上限,就是货币乘数,其扩张极限被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所决定。因此降准从供给侧的说法就是放水,就是提升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上限。

  当任何数量的货币被创造出来的第一天,其创造者(借债者)就立即开始了消灭它的征程。这就是印钞的反身性。

  也就是说,居民借债是为了支付(买房或买车等),借债创造了货币,但之后居民就立即要为了偿还债务而努力。而还债,就是新增货币和债务共同消亡的过程。

  当市场有人借债有人还债就会互相对冲,并形成债务和货币庞氏,而当人口红利的婴儿潮进入青壮年就形成整个社会的借债周期,也就是通胀,反过来,婴儿潮人群进入中老年开始还债并且后续出生率断崖导致新的借债人群跟不上,就会形成整个社会的还债周期,也就是通缩。这正是日本经历过一遍的。

  那么,有没有人不适用印钞的反身性呢?答案也是有的,除了政府可以不断借新还旧续杠杆外,居民人群则有两类。

  第一类是收割者,其通过买入资产增持债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通胀期稀释存款者的存款,通过债务吸取社会的财富,并在周期转换点通过卖出资产将债务全部转嫁出去。

  第二类则是最惨的韭菜,他们相信收割者有关货币印钞的叙事,并相信货币永远涨会带动房价永远涨,他们根本不了解货币的形成和消灭机制,所以即使到了周期的拐点也会成为扩张债务的接盘侠。最终结果就是在通缩期被惨烈清盘。

  但在通胀与通缩,居民扩表与缩表的周期转换中,不明真相的韭菜一旦判断错误,就是过去的劳动积累连同被透支的未来劳动,一起被惨烈收割。从而沦为一生要靠劳动还债的可怜人,成为终生的货币饥渴者。

  如果深究可怜人为什么会被收割,那就是他们想要靠金融操盘和债务扩张来发财,却又没有这个周期认知。正是因为收割者定义了成功,而在可怜人扩债自以为通向成功时,却不幸中了事先埋伏好的镰刀。

  在居民纷纷缩表消灭货币时,政府部门正在举债对冲,使得M2虽然增速不断下滑,但依然艰难维持着正增长。这对稳定经济也是必要的。我们也在持续跟踪央行资产负债表和企业及居民侧债务增速的变化以进行周期判断避坑(另,央行资产负债表解析的资产部分已在知识星球发布,星球的同学可以查看下),防止自己变为周期转换的牺牲者。

  但这并非我想说的重点,文章的最后,我真正想说的是,正是因为韭菜陷入到了收割者有关成功或阶层跃升的叙事之中,才会遭遇到惨烈的收割和清盘。

  而从本质上说,成功失败都是被人定义的,一个人一辈子享受人生获得很多不同的体验,并不比一个人一辈子拼尽全力劳动赚到很多钱的人失败。你想躺平,你想玩游戏,就尽情去享受它,而不要陷入被别人定义的成功或是阶层叙事之中。

  一旦你陷入别人设定好的确定性中,就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就是这种隐秘收割的折射。

  我们另开设有知识星球,已有5000多个朋友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如果你也有兴趣,可以先点击以下知识星球的介绍链接看一下: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