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持续,第三方支付行业近期罚单频频。1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再现多家支付机构被罚,从处罚形式和违规行为来看,有多家机构被采取“双罚”,踩到的红线包括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以及外包服务商管理违规等。
最新一张罚单来自深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11月3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表,多家支付公司被罚。其中,被罚金额最高的为嘉联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联支付”),被没收违法所得95.19元,另被警告并开出299万元的百万级罚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为2023年10月31日。
从违规事由来看,嘉联支付主要触及三项违法行为,一是违反清算管理规定,二是违反商户管理规定,第三项则是未对外包服务商开展尽职调查。
此次罚单采取的是双罚制。时任嘉联支付公司总经理石某冬,因对公司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的同时也被罚款16万元。
与嘉联支付同在一张罚单内的,还有深圳市深银联易办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办事”),被罚原因主要是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同样被警告,并被开出171万元的百万级罚单。
同样,时任易办事公司副总经理李某彬,因对公司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警告,罚款6.5万元。
除了深圳的罚单外,近日天津地区更是开出了一张千万级巨额罚单。10月30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支付”)遭遇双罚。根据罚单内容,中汇支付存在未按规定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未按规定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以及未按规定设置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等三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人民银行予以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1328.11万元,罚款6762.55万元。
同时,中汇支付法定代表人陈某平对前两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55万元。包括负责人被罚金额在内,中汇支付本张罚单合计被罚没金额达到8145.66万元。
除此之外,11月3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日前同样披露一张罚单。信息显示,浙江唯品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相关规定,被处罚款10万元。
其中,嘉联支付回应北京商报记者,“针对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对嘉联支付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嘉联支付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和落实监管要求。对于本次处罚涉及到商户、清算、外包服务商管理方面的不足,嘉联支付已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日后,嘉联支付亦将坚持‘支付为民’的初心,多措并举加强合规建设,以保障各项业务在规章制度的约束内开展”。
针对整改进度,嘉联支付透露,已安排专项小组全面对照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示要求逐条整改。后续,将继续深化落实监管各项规定要求,定期自查自纠,规范业务经营,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支付业务合规经营能力。
“清算管理和特约商户管理是支付机构特别是线下收单机构的老问题了。”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中主要的漏洞在于支付机构对支付渠道管控不够,对特约商户疏于管理,当然也有商户众多等现实原因,对外包服务商没有展开尽职调查是新的违规提法,在王蓬博看来,由于大多支付机构发展商户目前采用的都是外包制度,所以无法加强外包服务商管理也是对特约商户疏于管理的根源之一,也说明监管部门今年开始对外包服务商开始严管,这符合中央要求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的精神。”
多家机构被密集开出罚单。对于后续合规建设,王蓬博也提出建议,首先管理层要重视合规;其次建议将合规融入到企业日常KPI业绩考核之中;此外也建议支付机构多利用金融科技提高目前特约商户的监管范围覆盖。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从顶层设计有所改变,比如是否有机会重建费率分配体系,或者从制度上更严格地对现有外包服务商进行管理。
“支付作为金融和商业双重的基础设施和国之重器,实际上现在已经涉及到各类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甚至已经渗透进入大额交易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王蓬博认为,后续,机构仍然要重视合规的问题;另外也要回归初心,继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带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水平提高和普惠金融的拓展,这样才能尽快地转型成为数字金融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