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受北交所投资者服务部邀请,与大家交流北交所二级市场的一些投资思考和投资机会,早在2014、15年,我和东方证券打交道比较多,因为当时东方证券包括东方花旗证券在新三板挂牌、督导和做市还是非常活跃和排名靠前的。北交所的热门股票海能技术就是我们东方证券保荐上市的。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嘉宾导师,新华财经专栏作家,北京电视台《交汇新三板》嘉宾导师,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新三板评论公众号创始人,多次受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嘉奖。
北交所的老师在邀请我时,重点强调希望我多讲讲市场一线的东西,之前在其它券商的演讲稿就不能用了,今天就跟朋友们分享一下我对北证50指数今年N型走势预判及对应的投资机会
元月2日,发表新年预测文章《2023年北交所十大预测》,我每年都会在元旦前写篇新三板和北交所的年度预测文章,准确率还行。
其中第8大预测写道“北证50指数:新三板评论推测今年北证50指数可能会是N型走势,中间最大的变数在注册制的全面落地。北证50指数的历史点位中,最低点是919.26点,最高点是1197.84点,2022年收盘点位942.09点,2023年指数向下可能跌破900点,向上突破1200点,也就是说会上下均打破历史点位”。
文章发出后,很多朋友不断地咨询,为什么是N,如何走N,后来我又在元月30日,又补充一篇文章“22大因素决定北证50指数今年将是N型走势”
今天我借此机会,结合市场现状和市场新情况首次详细阐述一下N型走势的关键节点和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仅供大家交流学习,不作为投资建议。
什么是N型走势,个人认为N只是一个形象符号,实际是指先扬中抑后扬的三段走势或者说是先A后V型走势的综合体。
先说第一笔“扬”,目前来看这一笔只用了一个月就快速走完了,在时间上略快于我的初步判断。2022年12月30日北证50指数收报942.09点,进入新年后的17个交易日里中间还有元旦和春节假期,差不多呈60度的角拉升,其中13个交易日收阳线.62点,累计涨幅14.61%。
这波大涨的原因,当时我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快速下行带来的市场信心恢复推动的大A持续反弹、北交所前期持续发布报喜的业绩预告推动的北A超跌反弹、北证50指数基金进场(8只北证50指数基金的3个月建仓期限、第2批2只北交所主题基金的6个月建仓期限,我有时也认为是建仓行情)、北交所政策预期(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做市引进混合交易的实施、北交所的持续性改革举措)四大核心因素。
为什么说是新股蜜月期呢,因为在去年底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连续28只新股,先是15家连续破发,中间只有12月21日上市的$康普化学(BJ834033)$康普化学上涨了,之后有来了一个12连续破发。当时,市场投资者谈北交所打新色变。
元旦以来,北交所新股进入了蜜月期,赚钱效应明显。16只在北交所上市的新股,除了迅安科技上市首日收平于发行价,其余15只新股首日实现全线日上市的驰诚股份,当天收盘涨幅达80.75%;2月23日上市的峆一药业,首日收盘大涨52.46%;3月8日上市的凯大催化,当天上涨了38.82%。特别是在春节后的一周里新股表现非常抢眼,$天宏锂电(BJ873152)$天宏锂电连续2日30%的涨停,欧福蛋业、乐创技术和保丽洁也各收获了一个30%的涨停。既给北交所一级市场带来较好的财富效应,也提升了北交所二级市场的活跃度。
但随着时间的拉长,投资者情绪的回落,炒新资金的回流,新股炒作热情呈现减弱趋势。同时,近期北证50指数的持续调整和北交所大盘新股$康乐卫士(BJ833575)$康乐卫士、安达科技的上市,也对新股表现有所影响。导致蜜月结束得的也快,3月14日百甲科技再现上市首日破发,打破了今年以来北交所新股长达3个半月的上市首日赚钱效应,金身被打破后,至今已经又5连破了,而且这个数据可能还会继续增长,特别是上周三3月23日晚,一诺威公告网下打新获配比例为81.04% 创历史。所以我也经常说北交所的打新收益也是一阵子好又一阵子坏,总是不断循环重复中。
3月15日晚,靓女先嫁,康普化学和富士达两家上市公司率先拉开北交所2022年年报披露序幕。根据年报两公司净利润均超1亿元:康普化学年度营业收入3.50亿元同比增长55.44%,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04.22%;富士达年度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34.02%,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40.10%,年报利润分配方案为10派3元。
根据北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北交所全部175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业绩快报,也就是所有年报业绩均已公开了。175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01.79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1.55%;19家公司收入增幅超过30%,贝特瑞、惠丰钻石、连城数控分别以144.76%、96.71%、84.86%的增长率位列前三;共实现净利润123.41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7051.82万元,同比增长6.14%;162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达92.57%,其中36家增幅超过30%,9家实现利润翻番,70家公司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18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
在元月30日的文章中写道,何时会由扬转抑的五大负面因素:首先是去年受疫情影响的公司应该占比会更大,后期的业绩快报可能会有点难看;其二是北证50指数基金和主题基金的建仓完毕;三是两融业务、混合交易和新股过了蜜月期;四是持续反弹获利盘较多;五重点是大A的全面注册制落地。
跟第一笔扬一样,由扬转抑的时间也略快于我的预期,特别是文章发出后的第3天即2月1日证监会就突然在非周末时间官宣了全面注册制落地,而且巧合的是2月1日也是北证50指数行情的最高点位,真是无巧不成书。
在上述N型文章中我写的两个政策变量“全面注册制和转板”,由于北交所在成立之初已经是注册制了,所以全面注册制实施对北交所二级市场的直接影响并不大,近期需要重要关注的政策点就是“转板”。 目前北交所转板的试点板块为科创板、创业板,个人认为注册制全面落地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北交所未来将也可以向沪深主板转板即可向沪深两交易所所有板块转板。 北交所开市后,还无新增转板申请公司。观典防务、翰博高新、泰祥股份是精选层时期提出的转板申请。目前,众多投资者已将转板视为了北交所二级市场活跃的灵丹妙药,但也只能等待北交所对转板的实际推进进度了。 个人建议在全面注册制基本明确的情况下,尽早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向科创板、创业板的转板工作,促进京沪深三大交易所的互联互通,带动北交所优质企业估值和流动性的提升。
所以我个人认为,近期的主要政策可能就是转板推进工作,如果能有突破性进展或者转板公告,北A就能脱离底部,也可解北A短线燃眉之急。当然如果有其他重磅政策比如ETF、降门槛、打新改革等出炉,也能同样达到政策底效果,但好像落地难度还高于转板。
春节后,我当时写了一篇量价分析文章,其中写道“有人说,如果以量为参照标准,滑到5亿元以下就可以买了,此观点没错。但5亿元以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时候个股可能并不会止跌,所以只能说5亿元可以是个关注节点。参照北交所最低成交金额,是1月12日163家上市公司的北A创下历史最低成交金额,全天包含大宗交易仅成交2.740526亿元。”上一轮北A的日成交金额的底部是两次跌破3亿元。
春节后第二人交易日1月31日,成交金额高达23.8亿元。之后又有两次跌破5亿关口,分别是3月9日的4.20亿元和20日的4.86亿元,虽然上周五24日又站上了10亿元达10.4亿元。
但我还是坚持“成交金额5亿元以下关注、4亿元以下进入底部供买入区域”的观点,如果再次出现极限的3亿元以下,就可以直接确认底部了。为什么说极限呢,因为上两次跌破3亿元关口,当时北交所只有160只股票,现在已经接近190只股票了。
地量见地价,虽然用在流动性太差的北A个股身上可能不太适合,但用在北证50这个宽基指数上应该还是有效的参考指标。
从二级市场来看,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北A=新三板+大A”,即北A兼具新三板基因和A股特性,是两者的融合体。市场好时,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市场差时,同时显现两者的短处。在17日,北交所老师也讲了一个观点:北交所既不会新三板化,也无法沪深A股化,好像与我的观点既不同又略同。
在3月初,我在文章中认为,根据业绩快报北交所上市公司去年虽然绝大多数企业保持持续盈利,但也有较大比例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降,更有少量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了首次亏损,这也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业绩波动幅度大的真实反映。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和经济活力的恢复,以北交所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今年的半年报同比整体会非常漂亮,部分公司一季报可能就会大反转向好。
在寻底的过程中,空仓、轻仓的投资者可能是最舒适的状态,但越低迷越研究,而且要从中挖掘未来可能到来的机会。
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北A市场生态各方,均对转板能解决北A短线流动性寄于厚望,而且也较大一致地认为是一剂灵丹妙药,至于最终效果和长期效果,没人能准确判断。反正就是要立即推出,谁反对好像谁就是罪人了。这种空前压力下,监管层也是被架在火上烤,如果不做出点实际动作,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 近期逆势走强的德源药业和禾昌聚合就是被人宣传为潜在概念股而被市场追捧的。但实际上,最终谁是第一家或第一批公告转板的,何时会公告,谁是第一家成功转板的等等,没人知道,也不得而知。当初精选层公告转板上市的5家就有出乎意料的且最终成功的,代表就是泰祥股份。有时市场在行情无聊时,总要炒个概念,炒个预期。作为投资者,有时也可以顺势而为,可以挖掘一下自己熟悉的、长期跟踪的符合以下指标的:净利最好在8000万以上,符合创业板、科创板属性,上市时间一年以上,日平均成交量在20万股以上,一年内没有受处罚,企业资本意识强、积极主动、意愿性高(上市公司子公司必须满足分拆上市条件)
目前北交所公司正式进入年报披露季,根据业绩快报,较大比例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滑,甚至出现由盈转亏。逆境反转我主要是盯着年报亏损企业,亏损企业中存在两类企业:一是业绩反转,突发原因导致公司出现首次亏损,比如去年的疫情、原材料等,今年影响原因消除,业绩将返盈甚至大盈; 二是重组反转,连续亏损企业或行业盈利空间难以扭转企业,可能会走上资产重组甚至卖壳之路。在年报前后,紧盯此两类企业,逢大跌介入可能存在着较好的投资回报,很多几倍的大牛股也经常出现在逆境反转的公司中。
虽然去年很难,但是依旧有少数北交所公司,站在了风口行业,或者通过技术领先优势,依然保持增长。可以特别留意具备以下特点的公司:连续2年以上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不下滑,细分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市盈率不超过大A行业平均数。
3月21日,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公告将自3月30日至4月21日通过基金份额发售机构公开发售,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5亿元。同日,万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基金公告将自4月3日至4月14日公开发售,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也为5亿元。
3月6日,证监会批复第二批共4只北证50指数基金,除了上述两家还有博时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式基金和工银瑞信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后面两家基金可能也会在近期公告发售。
另外3月6日至3月31,泰康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正在发售中,募集规模上限也为5亿元。是第二批3只获批北交所主题基金中最后进行公开募集的,也是第1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
北证50是北交所首只指数,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上线指数的上线标志着北交所指数时代起航,北证50指数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北交所跨进了指数投资时代,投资者有了一键直投北交所头部优质企业的新工具。2022年11月29日,首批8只北证50指数基金集体开始公开募集,总共募集为29.42亿元,全部在今年元旦前完成设立。首批8只北证50指数基金的积极入场直接催生了北交所从12月29日开始的份一波建仓行情,北证50指数最高涨幅16.19%。
个人认为,如果上述4只北证50指数基金和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发售顺利,最高将可募集25亿元资金。他们的建仓时间可能正好与半年报衔接上了。
上面提到的4个投资机会,主要还是偏重与左侧交易,如果倾向右侧交易习惯的朋友,也可以等待上述消息明朗化再加仓。
北交所将持续聚焦挂牌上市中小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基础天然较弱、估值定价功能有待改善等问题,优化发行承销机制,引导市场科学定价,加大对发行人服务力度。聚焦一二级市场平衡,形成合理的常态化发行上市节奏。积极探索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征的交易制度机制。同时,着眼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更大投入引导和调动各类资金参与,开发指数基金与特色产品,进一步提高再融资效率,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为挂牌上市企业扩充资金来源。
正好今天《北京日报》报道,3月27日下午,北京市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证监会易会满主席指出,把办好北交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围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个定位,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不断完善市场产品体系,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很有前瞻性,虽然只是预测,但有理有据,北交所和科创板其实门槛是一样的,但现在的差距很大,流动性只是表象,,核心还是愿意从银行储蓄流出,大胆投资股市的资金太少,因为中国股民和难民是一个地位,一旦承认你炒股的,亲友看你的目光多少带有一些同情和鄙夷,如果你说你炒房的,那都是仰望的高度 昨天尾盘入手,还加了杠杆
整体经济下行,整体经济大萧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今年下半年还有世界性经济危机。2008年美国银行雷曼兄弟两房也折腾了几个月之后,才正式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