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房地产的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宏观周期中,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先导,而货币周期又是信用周期的先导。
恰恰楼市是我们整个社会信贷的发动机,央行对信用的态度如何?以及用什么办法实现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将直接影响着楼市的走向。
说人话:经济要发展,就要让社会上的钱多起来!央行的钱给了商业银行后,主要是通过房地产行业“发”出去的。
央行想“总体发多少钱”以及要“借助楼市之手发多少钱”?将决定楼市的走向。央行给楼市的钱越多价格越便宜,楼市就会越火,反之亦然。
上周五(2月24日),央行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透露对楼市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由于这是对上一个季度的总结,我们主要关心它对货币定调的问题。
央行在货币总量上亮明态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但是不搞“大水漫灌”。
这几句话有点老调重弹,但它打破了一些人期待2023年有“超常规”货币政策做逆周期调节的期待:央行会给钱,但是不会给太多,让大家够花就行。
什么叫“超常规”?比如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比如2015年开启的轰轰烈烈“货币化棚改”去库存运动。
同时,央行会“把握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执行力度和节奏,完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支持符合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更好满足合理住房信贷需求。”
意思就是之前的“两条红线”和“三条红线”都先别管,现在楼市快“死硬”了,当务之急是让它先活起来,所以会继续给楼市钱。
特意提到今年3月前会把2000亿“保交楼”贷款全部落实完,但是落实完也不意味“保交楼”完成了啊。
2022年12月,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行62bp;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已经降至3.97%,创下历史新低。
跟房地产相关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更是降至 4.26%,比2021年同比下降了 137 bp,已经是2008年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不过,为啥央行没有往下罗列数据?实际上企业贷款利率是平均利率,便宜的钱都给了央企国企,高利贷都给了民营企业,可能觉得不好意思说吧。
比如房贷利率:重点支持首套房,同时因城施策上更是创造性地规定“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均连续 3 个月下降,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比如前段时间,由于存量房贷利率过高,而经营贷、消费贷的利率便宜,很多业主就把自己的房贷置换成为经营贷、消费贷。
这件事银监会挺生气的,已经多次强调那是违规的,而且会严查。但是,自古以来“堵不如疏”,利差这么大,恐怕很难管得住!
总的来说,感觉央行特别担心自己手一松,把太多钱放到社会上,导致过度投资、债务攀升、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等问题。
到时候央行会不会又左支右绌、进退失据了?目前来看,显然央行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拉楼市一把,但是又担心房价再涨起来,所以又不敢太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