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湘潭 > 正文

《振兴之路·会昌乡村行》庄口镇大陂村: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振兴“畜”势待发

2025-04-19 14:05来源:互联网 点击:

  乡村振兴,阔步前行。在会昌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村庄正焕发新颜——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绿色生态在这里守护,特色产业在这里崛起。从见证革命的古朴村落,到智慧农业的现代化图景;从焕发新生的传统建筑,到游人如织的田园风光,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正在会昌大地上生动演绎。即日起,中国会昌推出《振兴之路·会昌乡村行》专栏,带您走进各乡镇特色村庄,看变化、听故事、品乡韵,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今天刊发第四篇:《庄口镇大陂村:发展特色养殖 乡村振兴“畜”势待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庄口镇大陂村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走进位于庄口镇大陂村的鸵鸟养殖基地,一只只体形健硕、憨态可掬的鸵鸟正在基地里悠闲地踱步、觅食、嬉戏,整个基地充满生机活力。

  2020年,基地负责人吴锦彪因偶然的机会投身到鸵鸟养殖,由于前期缺乏技术经验,50只鸵鸟苗仅存活几只,后来他通过自学、实地考察等方式攻克养殖难题,并通过市场摆摊、跑饭店也打开了销路。然而家庭作坊式的养殖因场地狭小,制约规模化发展,大陂村得知此情况,联合镇政府经实地考察、成本测算后,于2023年投入220万元新建占地10亩的鸵鸟养殖基地,以“政府建基地、能人管运营”模式租赁给吴锦彪。基地建成后,他的年存栏量可达1000余只,年产值突破200万元。

  庄口镇鸵鸟养殖基地负责人 吴锦彪:去年屠宰的比较多,现在刚开始应该是有将近500只左右,我现在是在赣州、于都、会昌、石城、瑞金这些地方都有摊位,多的话我们就销往屠宰场,剩下的我们就自己在摊位上销售,还有就是跟附近的饭店、餐馆合作。我今年准备增加鸵鸟的孵化,再增加一些养殖户进来。

  吴锦彪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走上养殖致富路。在吴锦彪的带动下,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鸵鸟养殖业中,吴锦彪通过“分散养殖、集中销售”模式,为养殖户免费提供鸵鸟苗,并不定期上门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同时以市场价格回收养殖户的鸵鸟和鸵鸟毛,让养殖户们没有后顾之忧。目前,参与养殖20只以上的农户年均纯利润超3万元,鸵鸟产业成为村民的“致富鸟”。

  庄口镇大陂村村民 郑发金:之前我是养猪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我们本村的吴锦彪,2022年我就选择在吴锦彪带领下,跟他进了几个鸵鸟,到至今发展了30多只。养殖的过程当中遇到比如说鸵鸟拉稀或者拉白,鸵鸟要怎么宰杀,我们都会咨询他,整体来说一只鸵鸟可以赚1500块钱左右。

  除了鸵鸟养殖,大陂村还积极发展梅花鹿等特色养殖产业,目前大陂村的梅花鹿基地存栏量近120余头,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不仅通过销售鹿茸片、鹿茸酒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让周边村民可以就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

  庄口镇天顺梅花鹿养殖基地负责人 罗发龙:我是在2024年1月份开始养梅花鹿的,现在存栏是有118头,主要产的是鹿茸,去年产了350多斤。我们还雇佣了周边村民,包括打扫、喂养都是周边村民在做。

  如今,大陂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大步迈进,从“单打独斗”到“多点开花”,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庄口镇大陂村党支部书记 温春华:近年来,我们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特色产业,通过引进鸵鸟、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向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编辑:admin 作者:admin
  • Tag:
------分隔线----------------------------
推广信息
推荐内容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