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西方人物绘画400年”等西方艺术经典展览正在上海持续展出,国内的古代文物精品展也接连呈现。“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刚刚收官,上海博物馆又将压箱底的宋元古籍倾囊而出,观众们将有缘直面稀见善本孤本,如北宋写本《妙法莲华经》、吴湖帆旧藏宋刊孤本《梅花喜神谱》等。
吴湖帆是近现代古书画鉴定学科奠基者之一,宋刊孤本《梅花喜神谱》二卷,按梅花生长的八个阶段,刊刻不同姿态的梅花图一百幅,吴湖帆重裱,改为经折装,请时人赋诗填词并绘梅花图五幅。这二卷曾于2016年首次展出,此次是第二次与公众见面。
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的“邂逅·多彩大明1573”,展现了明万历年间文化艺术与工艺水平的发展以及皇家生活与社会风貌特征。故宫博物院的“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犍陀罗艺术展”等,分别呈现了唐《步辇图》、元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精品。在江苏,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将再现最真实的元大都风华,汇集的近70件元大都遗址出土文物中就包括目前唯一一件元代螺钿漆器。
海外,大英博物馆新展“奢侈品与权力:从波斯到希腊”、古根海姆博物馆“毕加索逝世50周年”以及荷兰的“维米尔大展”也在持续。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宋元古籍数十部,这些古籍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甚至孤本。此次展览展出66部宋元古籍囊括两件珍罕北宋写本《妙法莲华经》、吴湖帆旧藏宋刊孤本《梅花喜神谱》、海内孤本《王文公文集》、宋拓本《兰亭续帖》、最善本与修内司本《淳化阁帖》等。
展览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共48件稀世真迹,包括波提切利的着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这两件经典杰作分别取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三博士朝圣》画面宏大布局的右侧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画像,这种独具创意的绘画风格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从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再到克利姆特、夏加尔、马格利特,契里柯等,展览横跨16世纪至20世纪,以57件作品讲述了一场西方人物绘画的发展简史。此次展览聚焦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大家笔下的肖像画,呈现了西方绘画400年来从宏大的神话宗教题材到华贵宫廷绘画,再到描绘普罗大众的过程。此次展览作品皆来自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
展览将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藉由胡安·米罗、安德烈·马松、赵无极等诸多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画家的作品,着重展现这一艺术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维度审视超现实主义,引领观众步入一趟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展览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
此轮更新是上博(人民广场馆)开馆以来持续二十余年的书画常设“告别展”,此后书画通史常设展将移师上海博物馆东馆。此次“告别展”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馆藏书画精品。中国历代书法馆中,重点展品有北宋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北宋米芾《参政帖页》等,绘画部分首次展出作品包括南宋《莲社图卷》、元代赵孟頫的《兰竹石图卷》等。
此次“夏之为约--中国画扇面展”将展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邵琦,与其学生洪波、张玉山、石峰昂、中伟、李雁、孟昭翰、宫保军、邱贺、章玲云、林宗耀等人的折扇、宫扇、扇面、扇片等近百幅作品,以扇子的形式呈现中国绘画的魅力。
展览以三峡地区出土的一批典型巴文明器物为基础,向观众展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巴人往事及特色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多元之迹。展出的132件/套文物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战国青铜器“錞于王”和鸟形尊等。虎钮錞于因其在国内同类器中体型最大,因而享有“錞于王”的美誉。另一件鸟形尊则以其精美的铸造和工艺着称。
此次展览有来自中国海峡两岸的林振龙、谷源滔以及唐云辉、赵培生、叶可思、高建军、赵强、黄有彬、赵倩、晏加非、吴衞华、黄幼根等共12位艺术家参加。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展览由尚睿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为学术指导,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协办。
展览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宫博物院藏《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展览的展品基础与学术脉络源于1953年新中国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该展览由文化部主办,共展出3000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工艺品,涵盖陶瓷器、染织刺绣品、雕塑品、金属工艺品、漆器、编织物、年画剪纸等类别,是建国后第一次对民间美术工艺比较系统全面的搜集和介绍。此次展览将呈现逾170件首届“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辅以展览说明书、明信片、纪念章与设计图、图书文献和研究图表。
近代西方海报设计先驱、彩色石版画技法的革新者、贵族出身、派对狂人、热血青年、变装达人、“蒙马特之魂”、风月场常客、“红磨坊”代言人、鸡尾酒发明者、撰写菜谱的美食家……这些标签都属于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展览以230件展品全面展示这位艺术家的一生,参展艺术品以石版画、海报、创作手稿为主。
今年是诗人、画家、文史学者吴藕汀先生诞辰110周年。这一展览也是吴藕汀(1913-2005)目前规模最大的作品展,展出吴藕汀先生历年的精品书画共100件左右,这些作品借展于上海、杭州、嘉兴、平阳等地的家属、学生及藏家处,且大多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吴藕汀曾说:“我的一生十八个字:读史、填词、看戏、学画、玩印、吃酒、打牌、养猫、猜谜。前四项是主要生活,后五项是多头。我是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参展者扬之水1986年就职于《读书》编辑部,一九九六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专业领域为文学与名物研究。另一位参展者子聪,原名董宁文,现为《开卷》《译林书评》执行主编。出版有《人缘与书缘》《开卷闲话》《宁文写意》《闲话开卷》《书脉人缘》《写在开卷边上》等。主编“开卷”系列丛书十余套及其他图书数十种。
展览当天,此次杭州展览的前言撰写者、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陈纬、艺术评论家石建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犁等进行了座谈。
设计师隈研吾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体验展览《五感的建筑——隈研吾建筑设计展》于2023年3月开启全国巡展之旅,将相继前往成都、上海等城市。展览结合成都宽窄巷子独特的建筑环境与隈研吾先生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这一建筑设计理念,让观众进入到“建筑”内部,探索建筑与城市。成都站的展览中,选用了环保、可拆卸的“纸砖”作为主基调,与老院子中的木架青瓦一起,延续巷子自然古朴的气质,为川西故事谱写现代设计的创新篇章。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全面开放,“晋魂”基本陈列经过提升,将以3431件组精美文物面向公众,其中1238件组文物首次亮相。内容上吸纳了近几年的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增加兴县碧村遗址、闻喜酒务头商代墓地、绛县西吴壁遗址等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子犯鬲、邓峪石塔、荒帷等重量级文物也将出现在陈展中。
维米尔是17世纪杰出的荷兰绘画大师,迄今为止归于他名下的画作只有34幅,此次展览将展出其中的28幅。其中包括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坐在维金纳琴前的年轻女子》、巴黎卢浮宫的《蕾丝女工》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倒牛奶的女仆》《小街》《情书》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维米尔最着名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展览聚焦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女性创作,展出来自50位女性艺术家的约150件作品。从1930年代至1970年代,女艺术家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崭露头角。世界各地的女艺术家跨越行业、性别和地理的边界,在绘画、摄影、雕塑、影视和文学等领域发挥创意。本次展览将跳脱既有时间脉络,试图勾勒全球女性超现实主义运动图景,展现比利时、墨西哥、英国、美国、捷克和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重心和发展,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贡献。
1930年,经历了创作低谷的马蒂斯放下画笔,暂别法国,前往大溪地寻找创意灵感。此后的十年对马蒂斯是承上启下的十年,在此期间,他回归现代主义风格,探索出了新的创作形式和方法,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在画家渐隐的十年里,艺术杂志《艺术纪实》(Cahiers d’art)仍然关注着马蒂斯,不断追踪他的创作和动态,评论既往作品,并将他与同时代艺术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柯布西耶、米罗、杜尚等并置比较。本次展览重要展品包括数件鲜少在法国公开展出的代表作,如来自巴尔的摩美术馆的《斜躺裸女》、来自美国多家收藏机构的“罗马尼亚衬衫”系列。
展览从卢浮宫藏品中精心挑选出了73幅以“爱”为主题的画作,作品年代跨越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重点展示了欧洲画家在绘画艺术中探索对“爱”的表现,以及对“爱”的理解。重点展品包括弗朗索瓦·布歇《丘比特的目标》、安托万·华托《宁芙与萨堤尔》、萨索费拉托《沉睡的婴儿耶稣》及弗朗索瓦·热拉尔《丘比特与普塞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