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这段学习经历直接关乎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历对未来就业影响很大。
今天要说的这位同学,也曾面临同样的选择,他的成绩并不算好,甚至在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中从没有超过本科线,考生和父母都已经做好让学生去专科的准备。
但谁知,学生高考的时候发挥得很好,超过了本科线多分,这下可把学生的父母高兴坏了,他们以为学生这回能上本科了。
好在现在的本科合并,原先的民办三本院校也都摇身一变成为了“民办二本”,家长为了给孩子谋一个好前程,最后选择让孩子上了本省的一所民办本科。
大学四年光是学费就10.4w,加上四年以来的生活费、住宿费等,仔细一算大学一共花了有20多万。
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了就业,但在找工作时却四处碰壁,尤其当企业发现他上的是一所民办高校时,就更不愿意接纳他了。
看着学生四处求职无果,家长心中也颇不是滋味,这20w难道白花了?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直接让学生上专科。
一些企业甚至明确表示,只要公办二本及以上院校毕业的学生,这等于变相拒绝了“民办三本”毕业的学生,这未免有些太过伤人。
用人单位可以优中选优,在薪资一样的情况下,企业自然更偏爱学历更高的名校同学,至于处于本科线最底端的民办三本,并不在这些企业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学生学习的是,“金融”、“国贸”等高大上的专业,那么注定是很难就业的,这些高精端的岗位需要的是高学历的人才,三本生求职自然会受挫。
反之,如果学生学习的是新媒体、计算机等专业,那么还是比较好就业的,这类岗位需求较大,入职门槛也比较低,用人单位并不会卡学生的学历。
此外,学生的能力高低和是否能求职成功也有很大关系,很多企业其实并不在乎学生的学历,只要学生的能力过关那么一样可以得到企业的青睐。
现在多数省市已经将本科批次合并了,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一本、二本、三本了,所有本科高校都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本科。
这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是一件好事,一二三本的概念将被弱化,甚至遗忘,学生在就业时也更加有底气。
如果学生出身三本院校,不必泄气,我们有很多方法来提高自己,例如在大学期间多考一些资格证书,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再比如在校期间多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积极竞选班级、院系干部,提高自己的社交、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这都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好处。
总之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读三本,就不要浪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在大学期间多学一点东西,争取日后早一些把学费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