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联合国这个名字算是耳熟能详了。我们也都知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常之一。无论是什么国际大事还是国家纠纷,只要中国投一票反对,那就是一票否决。
虽然我们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很少使用自己的否决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权力不重要,事实恰恰相反,这个权力不仅非常的重要,其背后更是有着数代人的努力。
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中国在当今的联合国里,根本就不会取得这样的重要地位。或许在这个世界上,和所有常任理事国都发生过战争的国家并不少,但都打赢的,那可不多。
当战争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哪一个参战国的决策者料想到这场战争的规模会如此之大,持续时间会如此之长,性质又会如此之残酷,人们更难以想象这场战争,将对世界未来发展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
这场大战席卷30个国家,牵动了整个世界。为了战胜对方,赢得战争的胜利,交战国竭尽一切办法动员人力物力,以适应战争需要。
在历时4年零3个月又10天的战争中,参战国家的人口超过1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3/4,参战的武装人员为7000多万。
战争引起的流感仅1918年就夺去了1000万人的生命。各交战国政府的军费支出达更是2080亿美元,比近200年来世界战争的总开支还要多。
所以,1919年1月18日,大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27个战胜国的代表们便怀着心中的理想云集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着手战后重建和平的准备工作,筹建国际联盟就是此次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程。
1920年1月10日,国联盟约随凡尔赛和约的生效而生效,国联正式成立。它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
那个时候就有了常任理事国的设定,常任理事国最少时只有两个,英国和法国。最多时有七个,英、法、意、日、苏、德、美。而它们的任务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战争的发生。
那时的中国即使因为国家贫弱,没有入常,但至少是一个战胜国,可我们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国联的保障。
9·18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便命令其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提出申诉。强烈要求国联进行干预。
9月22日,国联通过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止冲突并撤退军队。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丝毫没有顾及来自国联的声音,仍然按其既定的战略部署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这无疑是对国联集体的蔑视,国联的反应却是温和的,甚至都没有把日本人认定为侵略者。
面对着国联的叽叽歪歪,日本人可能是听烦了,直接于1933年3月27日退出国联,之后他们的恶贯满盈更是馨竹难书。
而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个例,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沙柯战争、西班牙内战和苏联入侵芬兰都说明了这一切,一件件事情都在说明国联的无能和懦弱。
在那以后,国际联盟更是未能有效地制止德、意、日发动侵略战争。不仅如此,在二战前夕,国际联盟还充当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在联合国成立后,国际联盟于1946年4月召开最后一次大会,宣布正式解散。
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失败,并没能阻止人们对建立世界性国际组织的追求;相反,更加激发人们去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国际组织和集体安全体系。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和废墟上,联合国诞生了。
联合国的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果,它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求世界和平的愿望,即希望能找到一种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组织形式。
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战胜国特别是占优势的大国,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以解决战后相关问题,保持其既得权益并巩固其地位的战略意图。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就大国否决权的范围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问题达成了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确立了所谓“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6月26日,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中、法、苏、英、美及其他大国多数签署国交存批准书后,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就有51个,以后会员国不断扩大,2002年,随着东帝汶的加入,联合国已拥有会员国191个。和以前建立的国际组织相比,联合国的创立不仅体现了世界强国的利益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国家的愿望和要求。
然而,二战胜利时,国内当权的还是国民党政府。因此,与世界大国的签订宪章的也是国民党政府的外交人员,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败退台湾,美国认为危害了其在华及在远东的利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新中国采取“排斥”和“不承认”政策。美国国务院采纳司徒雷登的建议,在新中国成立前,主动联系与施压西方各个大国。他的意图在于组成国际“共同阵线”,提出西方国家应该统一行动,对新中国的政权采取“不承认”的策略。
1949年11月15日,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要求继承原来的国民政府在联合国中的代表权。
周恩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现在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合法政权,曾经的国民政府已经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向联合国提出,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对于这个要求,美苏两国态度迥异。
从战略需要出发,苏联需要新中国作为其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对于新中国关于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问题立即给予支持。
美国对新中国则是采取不承认立场,支持败退至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继续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继续担任常任理事国。
为了阻挠我们,美国以尚有许多会员国未承认新中国为由,阻挠对此问题的讨论。并从此拉开了国共两党围绕“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联合国这一国际舞台上展开的谁才具有“合法代表权”的斗争。
这个纷纷扰扰的口舌之争,持续了数十年之久。直到1971年9月26日,第二十六届联大开幕,提交了一项是“阿尔巴尼亚提案”,即要求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出席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同时立即驱逐“中华民国”代表”。
虽然美国还是进行了阻挠,但在众多兄弟国家的支持下,美国的阴谋没有得逞。“阿尔巴尼亚提案”被全文付诸表决,并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获得通过。
自此,新中国才重新争回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其背后隐藏的艰辛,确是难以用文字说明白了。其中不仅有着大国的博弈,更有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
为了遏制中国的行动,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直接进入台湾海峡。为了保住这个联合国席位,美国不惜正大光明的为国民党局当局做起了保镖。
美国毕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在其凌厉攻势下,北朝鲜政权岌岌可危。朝鲜半岛危局使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当时的我国刚刚成立,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西藏等地区也还没有解放。百废待兴的中国正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根本腾不出手来支援朝鲜。
中央中央政治局全面权衡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利弊,终于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战场,抗击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刚刚进入朝鲜半岛的我军,对战场十分不熟悉,后勤补给也磕磕绊绊。在过去的抗战之中,我们往往依靠的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可这次敌军以美军为主,他们的士兵人高马大,其留下的服装我们根本没法穿。倒是他们留下的装备和物资,在冰天雪地中给我军的将士不少的安慰。
而且经过反复拉锯战,三八线两侧已成无人区,美国又取得了空中优势,晴天反复地沿着公路及村庄侦察巡查,发现目标立即俯冲狂轰滥炸,甚至连狗都不放过。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猛烈进攻,我军将士可以说在冰天雪地之下艰苦奋战。在228天炮火中,近20万志愿军将士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这才取得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自此,朝鲜战场进入了长达两年的战略相持阶段,联合国军不敢再进攻。军事上的胜利给我军极大的谈判底气。
这两年间,我方始终在谈判桌上保持强硬的态度,最终成功签订了停战协议。周恩来总理在此期间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谈判艺术。
在他看来,只有以不怕破裂的决心和实力,才能迫使对方让步。可以说,我国是首个在正面战场上战胜美国的国家。
朝鲜战争胜利之后,我国刚要进入高速发展期,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当时的我国,为了国家的国防安全,正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然而,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的会晤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他们独断地为世界定下了新的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中国的重要性并没有原来那么大了。
然而这些困难难不住我们的科研建设者。罗布泊的风沙挡不住他们,艰难的计算也可以凭借着算盘被强行攻破。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引爆。即使在重重封锁之下,中国也有了自己了核打击能力。
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自然离不开外交人员的努力。但更离不开我国的崛起和国力的强盛。在军事上,我们击败了美国。
在科研上,我们对苏联还以颜色。只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够获得对手真正的尊重。一票否决权的背后,意味的不仅仅是国力的强盛,更是历史的荣耀。
总之,自联合国成立的60多年以来,安理会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更是要尊重国际正义,使其真正为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福祉做出贡献。
很明显,世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而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自然离不了强盛的中国,毕竟中国日益重要的作用世人共睹。希望在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世界能够继续的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