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并非大规模的一流建筑师事务所,但他们建筑的感人之处,是他们建筑表象之后强有力的思想本身带给我们思考。
他们的建筑没有宏伟的叙事,没有超人的尺度,没有令人疯狂激动的色彩,没有刺眼的奇异形体。他们的建筑平和而谦逊,内部空间宁静但不乏变化,空间的变化虽然包含了突变,却仍从容不迫。
他们的建筑学传承,来自于对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研究,来自于对立体主义.纯粹主义的研究。因而,在他们的建筑中,可以感受到对形式主义的自觉抵抗,对自在思考的坚持,对属于自己的特殊建筑语言的追求。
他们的建筑理念也深受西班牙现代雕塑大师奇依达( Eduardo Chillida ) 的影响。
奇依达的作品,隐含了诸多概念:空间、界限、空无、寂静、尺度,韵律、音乐性、纪念性等等。他的艺术哲学尤其强调界限的设置,他认为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场所,就意味着设定或取消界限。
虚实,轻重.速缓、有无.内外......一切都存在于矛盾和自相矛盾的平衡之中,存在于对那随时会从一种状态摆向另一种状态的边界区域的探索之中。
因而,空间在 S-M . A . O .的建筑思考中,变得极其敏感,空间关涉着诸多变量因素,从而不再死板,它是轻巧的,灵动的,敏感而富有表情:它是诗意的,拨动人心弦的。
从1982年至今,S-M.A.O.发展了许多概念脉络及其相关的空间研究,其中之一的主题就是¨折迭¨,并以建筑学学科的内在方式将其应用在项目实践中。
有机折迭,如破茧的过程一般,力量来源内部。而无机折迭,力量则来源于外力,正是这种无机折迭产生了空间。
桑丘认为本世纪的艺术是包容并限定结构的空间艺术,以表皮的折迭、翻转、变化、塑性形成的空间是他们追求的母题。
建筑位于微微起伏的山坡上,成为了一个景观参考点,从基地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这座礼拜堂,哪怕是在两公里外的入口处。
通过将柯布西耶的“盒子”进行有目的的折迭变形,建筑单一的混凝土材料变得丰富起来,每一处细节都得到了精心呈现。
“光”是构成建筑的第二材料,它轻盈多变,和坚实的混凝土形成鲜明对比。时间推移,光影流转,建筑内部空间的颜色和氛围随着光的改变不断变化。
在西班牙中部丘陵地带昆卡的乡间庄园,S-M.O.A.为业主一家设计了一座礼拜堂和一套住宅,其手法与概念均借鉴了Valleacerón礼拜堂。
在该项目中,弧形褶皱是对拓扑空间的复杂外力的回应。它不是折纸,而是一种形式的拓扑表达——回应外力的结构平衡。
悬浮的巨大十字架穿过褶皱并创造出面向特定方向的采光口,在一天之中投射出不同光线,逐渐地改变着内部空间。
通过调节空间排列的松与紧,调节不同空间产生的先后顺序,调节其在人行进中出现的频率和长短,调节空间对比的紧张程度,调节不同空间的尺度比例关系的变化……让空间充满音乐性。
水平延展的建筑低伏在原野上,与泛黄的混凝土以及倒映着周边环境色的铝板一起融进一座座起伏绵延的山丘中。
在南侧,入口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开放空间,在为人们遮风避雨的同时提供着眺望山谷壮丽全景的绝佳视野;而北侧,则安放着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各种设备。
入口处半开放的通透空间,像是虚空与实体之间的“界限”,也像是乐章开始舒缓而优雅的渐进段,塑造了美好的氛围感。
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底层的混凝土稳重扎实,带来充足的安全感。而上层的反光铝板则显得更为轻盈,极富规律的褶皱高低起伏,打破了规整建筑的沉闷。
这是S-M.A.O.在埃及开罗的一个项目,整体划分出了绿化景观带、水带、灰空间带和实体建筑带四个层次。
桑丘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以空间作为一切问题的核心,将设计的根本方法归纳为理念,物体和空间三部曲。
他认为,理念是一切设计的起始点,一件作品必然是严格遵守理念的物化产物。物体是使理念显形的机器,物体是材料,是为空间进行物质层面的操作所提供的材料。而空间则是物质,体量、色彩与光的矢量。
这些并非什么高深大论,却在建筑表象之后隐含了跨越各艺术领域的思考。正如S-M.A.O.的建筑充满了平实却感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