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墩难求”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到泡泡玛特SKULLPANDA、DIMOO、MOLLY火爆伦敦,甚至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人人都想拥有的莲花生日蜡烛,这些饱含国潮元素的IP一下子火了起来。
这一波波热潮,源于中国潮玩市场的快速发展,源于其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借鉴,更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价值。2021年,由百度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中的关注度上涨528%,近五年,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
如今,身穿“中国李宁”卫衣、脚踩回力鞋,成为青年人彰显时尚与个性的一种方式,对于“Z世代”来说,他们对造就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文化更自豪、更有认同感。与此相呼应的是,文物古迹、诗词歌赋、水墨书法、琴棋书画乃至生活方式等中国本土文化元素,日益成为各行各业创新的设计元素和灵感来源。像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甚至春晚大火的《只此青绿》,都已成为经典的IP形象。传统文化正在赋予国货复兴的生命力,这是文化自信带来的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国潮IP”海外走红固然令人惊喜,但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将这种“爆红”变为“长红”。笔者认为,过硬的品质、鲜明的品牌特性和日新月异的创新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眼下,由京津冀三地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已拉开大幕,全国演艺及文创博览会备受瞩目。期待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能够给国潮创造更多的可能,也期待文化自信为国货品牌注入不竭的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admin 作者:admin